昨天立秋。俗話說“立了秋,涼颼颼”,然而,昨天我省大部分地區仍處于一片悶熱,省氣象臺顯示,鄭州市區最高溫度達到32.1℃,而信陽光山縣更是直沖到36℃,市民直呼“秋老虎”來勢洶洶……
昨天,有讀者發布微博稱,“立秋是農歷七月節,今年立秋卻在農歷六月二十,提前了十天,氣候錯位,很難感覺‘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微博發出后被數千人轉發。
對此,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部副研究員陳灼解釋稱,天文歷算和氣候變化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并不是因為農歷提前十天,就造成了酷暑持續。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介紹道,雖然昨天開始立秋,但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的時間也不一致。在氣候學上以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第一天作為秋季的開始。預報員同樣強調,立秋的節氣跟天氣階段沒有任何關系。“無法和往年相比,因為一場雨或一日晴就會讓每年同時段的氣溫出現不同。”
“這幾日的高溫仍來自于大陸高壓控制的東北氣流,昨日鄭州市氣溫超過30℃,濕度同樣達到50%以上。所以立秋之日市民感受不到什么秋意,對于鄭州來說,立秋這一節點并不代表真正入秋。”預報員通過監測數據稱,今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還會有小幅度升高。
不過,不要擔心酷暑還會“刺撓”我們很久。根據預報,本周內有一次冷空氣活動出現在周四持續到周末前后,屆時省內北部、東部多云,大部分地區有陣雨、雷陣雨;其他地區多云間晴天,局部有短時陣雨、雷陣雨。
延伸閱讀
昨日10時31分立秋
關于今年立秋時間,社會上流傳著不同版本,有的說是8月7日立秋,有的說是8月8日。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立秋準確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7日10時31分。
天文專家解釋道:“每年公歷8月,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時間是相對固定的,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這是說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不同于暑天的熱風;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開始鳴叫。
(記者杜一格實習生王勤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