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在中國遇冷,鄭州多個商場和超市未見任何促銷活動
旅行社推出倫敦奧運游,游客極少;收藏者想買紀念幣,打了一圈電話也沒買到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已有5天,不過,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比,這次商家、消費者表現得都非常冷靜,讓人直嘆:“奧運風光不再”。
記者走訪發現,鄭州各大商場、超市和奧運相關的宣傳少之又少,就連與奧運緊密相關的運動服飾、體育用品等,也不見與奧運相關的促銷活動。
記者調查
商場超市沒有奧運題材促銷
每逢節假日,鄭州各大商場都會早早掛上促銷條幅或者打出牌子開展相關主題促銷活動。
昨天,在鄭州新世界百貨,記者發現,夏裝正處收尾時刻,這里的男裝女裝都推出了很多折扣活動,來這里逛街的年輕人也非常多。
不過,記者轉來轉去,就是不見和奧運相關的促銷活動。在運動專區,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也推出了不少促銷活動,但都沒有和奧運相關的內容。
在商城路、金城街等附近,記者發現,這里的舒美捷等運動品牌店也正在進行各種促銷,但并沒有專門針對奧運的促銷活動。
不只在商場,在超市,針對奧運的促銷活動也不見蹤影。昨天,在紫荊山路附近的大潤發超市,記者發現,這里和奧運相關的促銷也沒有。
奧運吉祥物
北京奧運會時福娃熱銷
如今卻找不到地兒買文洛克
23歲的鄭州市民李梅,是個標準的“玩具控”,家里各式萌態玩具堆了一大堆。2008年奧運會時,她曾買了一系列的“福娃”產品。
不過,這次倫敦奧運會開幕了,她卻找不到地方買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記者在超市、商場轉了半天,發現與倫敦奧運會相關的產品如吉祥物、紀念幣等,難覓蹤影。
市民葛女士的老公非常熱愛運動,每逢有賽事都喜歡看。2008年奧運會時,他還專門和朋友去酒吧一起看比賽。今年,他選擇守在家里看比賽。
而在2008年的奧運會前,商報記者進行的一系列調查顯示,近半數年輕被訪者選擇到酒吧觀看奧運賽事,約有三成被訪者會購買與奧運相關的紀念品。
奧運旅游
去一趟得4萬元,鄭州赴倫敦觀賽游客不多
昨天,河南中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7月份時,他們曾聯合其他單位推出了奧運旅行團,但反響不是很好,“價位高是很重要的原因。”
按照市場報價,平時去倫敦一趟9到12天的行程,大概需要2萬元,而參加奧運旅行團需要4萬元。
“如果去倫敦旅游,需要提前一個月處理簽證等事宜。”這位工作人員說,但鄭州很多人意識不到位,都是放了暑假才開始處理,時間來不及。
此外,因為鄭州前往倫敦需要轉機,航空方面折扣力度也不大,和過去相比沒啥變化。相反,去日韓等地,因為是直飛,航空折扣則相對力度大些。
不僅內地如此,據媒體報道稱,福建等地去倫敦觀看奧運賽事的客流量也不如預期,不少旅行社因為價位相對較高,根本沒有推廣、組團奧運行。多家旅行社相關負責人稱,倫敦奧運會門票價格比上屆的北京奧運會貴很多,開幕式最貴門票折合人民幣2萬多元,而4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貴門票才5000元。門票價格高,能承受的客人很少。
奧運紀念幣
倫敦奧運紀念幣沒有北京奧運紀念幣升值空間大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奧運紀念品收藏行情非常火爆。不過,今年的倫敦奧運紀念品收藏市場相對冷清。
市民李女士是一位奧運紀念幣收藏迷,倫敦奧運會開幕后,她就開始打探哪里可以購買奧運紀念幣。
昨天,她致電一家奧運收藏品公司,一工作人員一時答不上來奧運紀念幣多少錢一套,查了半天才報價,29個紀念幣2000多元。工作人員坦言,因為奧運紀念幣是在英國發行的,距離遙遠,他們沒有重點推出。如果市民想要,他們將從北京訂貨,然后寄回來。
李女士隨后又聯系另外一家奧運收藏品公司,這家公司稱有不少與倫敦奧運相關的郵票,但倫敦奧運紀念幣他們也沒有。
行業專家郭鑫表示,目前來看,倫敦奧運紀念幣的收藏熱度確實不夠。首先,外幣流通不便的特點限制了它的發展。大家都會認為物以稀為貴,但也不都是。大家的關注點才是最重要的。2008年奧運紀念幣剛推出時,關注度也不大,但是后來升值十分迅速,瞬間就熱了起來。2012年倫敦奧運紀念鈔、紀念幣不排除升值的可能性,但是整體來說升值空間不大。
新聞1+1
倫敦奧運會中國贊助商大面積撤退
此次倫敦奧運會贊助商中,中國企業出現大面積撤退情況。
2008年,以聯想領銜,中國企業組成了龐大的贊助商兵團。其中不乏中國銀行、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一大批“中字頭”的全球500強巨頭,伊利、海爾、搜狐、燕京啤酒等數十家贊助商或供應商也極為搶眼。
此次倫敦奧運會,贊助商陣容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企業出現了大面積撤退的情況,幾乎銷聲匿跡。
媒體報道稱,服裝方面,包括我國在內的16個國家的奧運隊服是由我國服裝品牌贊助的。但相比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各企業在本屆奧運會上的投入明顯變少,甚至還不如2000年的雅典奧運會,主要原因就是“時差因素”造成奧運會收看人數大打折扣。
“四年前,中國的體育市場投入比較大,‘興奮過頭’,甚至有些透支。”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說,今年企業普遍投入較少可以理解。
(河南商報記者 盧艷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