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早,通許縣大崗李鄉宋營村67歲的老人宋守亮來到村里的小超市,拿出養老保險銀行卡,在超市的“商易通”電話機上輕輕一刷,老伴和自己這個月的120元養老金就領到了手。
老人激動地說:“農民也能月月領錢,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現在不出村就能領錢了……”農民和城里人享受到同等待遇的養老金,已在我省成為現實。
7月31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宣布,我省已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比國務院確定的時間表提前了兩個月。
一組有力的數據是——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60萬名像宋守亮這樣的老人領到了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參保人數達4680萬人,兩個數字均居全國第一。
根據這項制度的規定,我省凡年滿16周歲,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和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均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最少只需繳費100元。參保居民只要年滿60周歲,即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已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只要符合相關條件,不用繳費就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在制度設計上打破城鄉二元分割體制,率先實現城鄉統籌是河南的創新之舉。”該廳廳長郭俊民告訴記者,這也是河南能夠在不到3年時間里較快實現全覆蓋的重要原因。
他解釋說,長期以來,我國的各項社保制度都是先在城鎮建立,保障標準也往往城鄉有別,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一直是一片空白。新農保制度和城居保制度的出臺使農村居民和城鎮弱勢群體的養老都有了制度保障,但如果城鄉繼續分行兩個制度,又將產生新的不平等。
“因此,早在2011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開展城居保試點之初,我省即確定將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居保制度。”郭俊民說,這一制度設計,不僅實現了城鄉居民一視同仁,還可避免形成城鄉流動壁壘,在社保制度上為促進轉移就業,加快我省城鎮化進程掃清了障礙。
據悉,目前我省2361個鄉鎮(街道)都已建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所,4.7萬多個村(街道)都設立了協辦員,真正實現了公共服務進村入戶。
省內一位專家評價說,對農業大省河南來說,能夠提前實現全覆蓋,成果來之不易,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保民生”的執政理念,也得益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在社保制度上率先實現城鄉統籌,必將為我們走好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他說。(記者楊 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