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安先生填寫“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
軒軒捐獻的眼角膜
他是我省年齡最小的眼角膜捐獻者,甚至沒來得及睜開眼睛
父親說:孩子病重沒了,讓受助的人替他看看美麗的世界
核心提示
登封一名剛出生28小時的男嬰,因患重病不幸夭折。痛失愛子的父母,決定將男嬰的眼角膜和遺體無償捐獻給鄭州市紅十字醫用組織庫,希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延續孩子的生命。據悉,這是目前我省年齡最小的遺體、眼角膜捐獻者。
【新生命誕生】
還沒睜眼看看這個世界,
男嬰就離開人間……
7月14日上午,家住登封市大金店鎮、懷有身孕的李女士突然腹部劇烈疼痛。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李女士要生了,立即將其推進手術室。當天中午12點,李女士通過剖宮產,生下了六斤重的兒子軒軒。
然而,孩子出生帶來的喜悅竟是那么短暫,就在李女士和丈夫幻想著兒子的未來時,醫生們卻開始揪心了。原來,剛剛出生的小軒軒,出現了“反應差、呻吟、皮膚青紫”等癥狀,醫生們經過診斷,發現他患有肺病窘迫綜合征,呼吸十分困難。醫生隨即給家長下發了病危通知書。
經過數次搶救,小軒軒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重。15日下午4時05分,出生僅28小時的軒軒,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就因呼吸衰竭離開人間。
【父親的心愿】
讓受助的人,
替他看看美麗的世界……
看著孩子的生命已無法挽回,小軒軒的父親向登封市中醫院兒科醫生王明花提出了捐獻孩子遺體的想法。“我想把他的眼角膜和器官捐獻給社會,讓受助的人替他看看美麗的世界。”軒軒的父親安先生說。
經過聯絡,7月15日下午5時許,鄭州市紅十字會器官遺體捐獻負責人翟振剛等人趕到登封市中醫院,指導安先生填寫“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
“因為軒軒剛剛出生,他的大部分器官沒有發育完全,無法進行移植,但角膜組織可以幫助其他患者重見光明。”翟振剛介紹說。
安先生是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他告訴記者,因擔心妻子經受不住打擊,剛開始,他和醫生都沒敢將孩子去世的事告訴她。可捐獻兒子遺體器官,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簽字,他才被迫向妻子講出了實情。
“孩子病重沒了,咱把孩子的遺體捐獻給國家吧?”當安先生哭著問愛人時,21歲的李女士一下子就愣住了。安先生連續問了三遍,她才艱難地吐出了兩個字:“行啊。”然后把頭扭向里邊,再不出聲。
7月15日晚6時40分,安先生將懷抱中的兒子放在育嬰箱中,最后一次拉著兒子的小手告別。隨后,小軒軒的遺體被推進了登封市中醫院手術室。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手術,小軒軒的角膜被取下后,迅速送往鄭州——這是年僅28小時的軒軒,留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珍貴的禮物】
他的眼角膜,
將能使兩到三人重見光明
“捐贈手術非常成功。”昨天,翟振剛告訴記者,軒軒是目前河南省年齡最小的眼角膜捐獻者,他的眼角膜,將能使兩到三人重見光明。
安先生說,妻子懷孕后,每天都沉浸在做母親的幸福之中,早早地也就給兒子準備好了小包被和衣服,還給孩子起好了名字,叫“佳軒”。孩子的突然離世,讓她痛不欲生。妻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親手抱抱孩子。
據了解,7月17日,鄭州市紅十字會將會把遺體捐贈證書送到安先生夫婦手中。隨后,軒軒的遺體將運送到鄭州,用于醫學研究。而軒軒的名字也會被銘刻在紅十字會設在新鄭的一個公墓石碑上,供人緬懷。(記者 李嵐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