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現場(拍賣行公示圖片)
“中牟縣43輛超編公車拍賣成交39.11萬元”·追蹤
這種雙重身份引發“串標”質疑,涉事方稱“不違規”
閱讀提示
連日來,“中牟縣43輛超編公車拍賣成交39.11萬元”一事(詳見本報7月14日A09版)引發社會各界廣泛持續關注。記者調查發現,主持該批公車價值評估的河南中達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師、合伙人鐘壘,身兼主持此次拍賣的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注冊拍賣師職務。這種特殊的雙重身份,引發各方遐想和質疑。有市民和網友呼吁紀檢乃至司法機構盡快介入,還公眾以知情權。
【信息反饋】
43輛車39人競買,最終18人成交
昨日下午,中牟縣官方公布了部分拍賣車輛的信息,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公示了部分拍賣現場的照片和買受人登記資料。
昨日下午4時30分,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志勇受訪時說,此次拍賣他們按規定發布了拍賣公告,并進行了預展、競價等環節,有39人參與競標,最終有18名買受人成交,不管是程序還是結果,均完全合法。
據許志勇介紹,此次拍賣的很多買受人買的都不止一輛車,最多的一名買受人來自鄭州市二七區,共購買了5輛車,“據我們了解,有不少買受人都是二手車販子,他們目的就是為了轉手掙點錢”。
許志勇同時坦承,他們經常拍賣車輛標的,因此有不少車販子會主動跟他們聯系,詢問有無車輛拍賣公告,“這次我們不僅在報紙上發了公告,也用短信等形式給這些潛在的競買人員進行了群發通知”。
“必須說明的是,這種通知、廣告都是為了拍賣能更好進行,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許志勇說。
【回應質疑】
評估師在拍賣行兼職,“并無不妥”
有網友說,此次《拍賣公告》未公布車輛具體信息。
許志勇對此回應說,他們公布了昌河、普桑等標的的型號信息,并按照《拍賣法》規定告知了各種聯系電話、地址和監督電話,這已經可以了,“標的內容可繁可簡,沒有哪部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公開每一個標的的詳盡情況”。
同時,主持此次車輛價值評估的河南中達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師為該公司注冊評估師、合伙人鐘壘,但本報記者于7月13日在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網站首頁“拍賣師”一欄發現,鐘壘同為這家拍賣機構的注冊拍賣師。至昨日上午,鐘壘的圖片介紹,在網站首頁已悄然撤下。
對此,許志勇于7月13日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知悉這種兼職情況,但因為評估、拍賣是相對獨立的,并且他們在拍賣過程中刻意讓鐘壘進行了“避嫌”,因此并無不妥。
不過,昨日人民網的一則報道指出:“這很可能就是左手評估、右手拍賣,留有不小操作空間。按照有關規定,評估公司、拍賣公司必須互相獨立,目的是防止提前透露標的機密,出現串標現象。”
昨日下午6時,許志勇再次就此受訪時說,有關鐘壘在涉及此事的兩家公司內兼職情況,他們早就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嚴格規定和約束,并未泄露任何標的評估信息,也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你要說違規,你給我找出來具體違反了哪一條?”
對此質疑,河南中達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負責人馬繼紅昨日受訪時也否認有違規之處。7月13日,鐘壘受訪時承認他負責評估,但也否認違規。
昨日下午,中牟縣國資局發布了一則《情況說明》稱,此次拍賣活動受委托評估單位河南中達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該公司指定評估師林某、王某某兩人負責本次車輛價值評估工作;受委托拍賣單位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該公司指定拍賣師王某、張某某兩人全程負責本次競拍工作。
【部分買受人稱】
“車價倒不貴,
但后期費用太高”
昨日下午6時20分,在河南省拍賣行有限公司,記者經許志勇提供資料,主動與購買車輛最多的買受人閆福河取得聯系。
“我一共買了5輛,都是面包車,車價都是幾千塊,貴倒是不貴,但后期費用真太高了,也賺不了幾個錢。”閆福河說,他是鄭州市二七區齊禮閻村人,從事二手車交易已經十幾年了,但此次拍賣讓他“買得惡心”。
據閆福河說,他競買前,因為拍賣機構沒有給車鑰匙,也沒提供行車證件,他只是看了看車外觀,不知道車輛確切情況。結果競買成功后才發現,有一輛面包車4年沒有年審,還有兩輛車無法打火,一輛車有25個違章未處理。
閆福河說,很多車都需要全車噴漆,加上大修發動機、購買保險、年審、交納罰款等,他需要承擔的后期費用很多,“弄好了,這種車市場價也就是七八千塊錢,我要能賺幾百塊錢,就謝天謝地了”。
另一名競買了3輛車的劉女士在電話中說,她在鄭州市高新區瑞達路附近做生意,買這些車共花費了五六萬,“車價確實不太高,但都得修修才能正常用”。
對聯系其他買受人的請求,許志勇以都差不多是這種情況、買受人有隱私為由婉言謝絕。
【市民呼吁】
懸疑重重,紀檢、
司法機構應及時介入
記者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此次事件發生后,省紀委、市紀委等方面已經派人趕到中牟,就此次公車拍賣問題進行調查。
不過,中牟縣紀委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辦公室主任師永濤昨晚受訪時表示,上級有關部門人員確實來到了中牟,但只是例行的指導工作,并非專門針對此次拍賣事件。至于中牟縣紀委方面目前有無對此事進行過更深入的調查,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不少網友和評論人士撰文呼吁,在此次拍賣懸疑重重的情況下,紀檢甚至司法機構應當及時介入調查,公開事實,還公眾一個知情權。(記者 溫中豪 李巖 實習生 薛貝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