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一個人推遲5年退休,能為國家創造一大筆財富,而個人卻少拿很多退休金
結合身邊的情況,排除動態因素,我們也來算筆“收支”賬——
一個鄭州人晚退休五年
自己“虧”近2萬元,給國家多繳2.7萬余元
晚領養老金你愿意嗎?日前,國家人社部有關研究延遲養老金領取年齡的表態引發熱議。
昨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和方向。目前人社部和老齡辦對此問題也正在研究。但何時調整、怎么調整,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群眾的接受度等。未來會出現養老金的缺口問題,但從現在來看,養老金是有結余的。
其實,這是一場關于金錢的宴席,雙方都想從對方碗中多撈點。
缺錢
國家養老金“力不從心”
養老金與每個人關系密切,可關于養老金的賬,每個人未必清楚。
中國養老金,正處于水深火熱中。
由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等牽頭撰寫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對中國養老金風險有專門論述。2012年6月11日,《財經》雜志將其發布。
該報告預測:“在2010年,我國養老金缺口達到16.48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
除了以上,針對養老金缺口問題還有多個版本。
按照目前政策,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賬戶)組成。
從人社部數據來看,全國養老保險統籌賬戶略有結余,但個人賬戶不理想。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計算,個人賬戶缺口巨大,空賬1.7萬億元左右。而由于養老金至今未實現全國統籌,在統籌層次低下的省區,養老金缺口尤甚。
“我們目前當期養老金支付的情況還是不錯的,每年養老基金的收入大于支出,收入減去支出,每年結余的養老基金都非??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但長期看就不樂觀。
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壓力,還可能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而加劇。
根據2011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增速,已高于同期基金總收入近2%。
找錢
延遲退休一年帶來200億好處
天陷了,女媧煉石補天;養老金缺口了,怎么辦?
6月上旬,人社部放出了調研延遲退休年齡的口風,理由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均壽命延長,延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當然,也有利于國家養老金的收支平衡。
這在眾多學者看來,其實是托詞。國家養老金收不抵支了。
延遲退休年齡能給養老金缺口帶來什么好處?
鄭秉文曾公開表示,延遲一年退休意味著兩年的功效,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我國現行管理體制規定,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即可辦理退休手續。如果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意味著人們至少要多交5年社保,晚領5年退休金。
對此,有人估算,按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72歲計算,65歲退休只能享受7年的退休金,在此情況下,一個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普通職工,繳納社保費用和領取養老金的差額高達40多萬元。
這似乎被民間認為是延遲退休最重要的目的。
算賬
延遲退休的個人得失
針對個人,延遲退休得失如何?
目前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A養老金來自企業繳納,數額是個人工資的20%,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自個人繳納,數額是個人工資的8%。
網友“閑散一石”在其博客中撰文分析稱,按照官方公布的2011年GDP、職工人均工資、人均退休金等數據計算,在推遲退休的5年期間,一名職工將為政府增加44.4545萬元收入,而且一生少拿7.3983萬元的退休金,又等于暗中為政府增加了收入,兩項加起來,相當于為國家增加51.85萬元的收入。
結合鄭州市民的情況也算個賬。
鄭州市在養老金繳納上,劃定了幾個檔次的繳納基數,個人的8%和企業的20%,都以這些基數為基礎。基數每年提高,鄭州市去年的最低繳納基數是1639元(去年7月份至今年7月份)。
即使是最低,鄭州市一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說,鄭州市大多數企業按照這個基數去繳,已經很不錯了。
暫且以這個最低基數為我們的計算準點,養老金會受到通貨膨脹影響、工資變化影響,我們舍去一切變化,統統以靜態數字來計算,方便延遲前后對比。具體算賬情況請看上圖。
正常退休和延遲5年退休,男職工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出來了。延長年齡,每個月領到手的錢會比不延長的多,但從人的壽命來看,總的數額是減少了,不延長時個人得到的更多。
這還沒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60歲退休,如果男職工的身體好,他還可以返聘,或者干其他工作,每個月都能賺到錢。延長后,這個機會失去了。
有了這些數據,也許我們多少明白些,延遲退休,個人不但晚領養老金,減輕了國家養老金壓力,還給里面多注入了養老基金,增加了國家養老金收入。
這一切,成了鄭秉文言論的最好注腳。
?。ㄗⅲ荷厦娴挠嬎?,扣除了一切動態因素,如通貨膨脹等) (記者王向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