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需要信得過的好醫生。為了當好醫生,沒了右臂的馬云飛曾在腿上練扎針。如今,他左手扎針的技藝早已爐火純青
馬云飛換下的衣服,常常被村民拿走洗干凈再送回來
他看病不分晝夜,方圓幾十里的人寧愿跑遠路來求診
他去城里開診所,掙錢不少,又因擔心鄉親找不到醫生而返鄉
成了村醫典范,他說自己只是個小醫生,在做本分之事
人心換人心 給他送飯,已經成了陜縣韓川村不成文的規定
武俠小說里,獨臂者往往是擁有絕世武功的大俠,比如楊過。
現實生活里,失去右臂的他,隱居僻壤,卻能引來方圓幾十里的人“求見”。
他非常平凡,沒什么駭俗絕技,不過默守鄉親們的健康,不分晝夜;他特別真實,直言渴望都市生活,不過難舍以心換心的那份鄉情。
馬云飛,一名普通村醫,照樣能書寫俠之大義。
執著
為練扎針,他拿腿當“靶子”
7月3日,陳留平騎著摩托,趕到三門峽陜縣宮前鄉韓川村衛生室。
他家離這里十幾里山路。女兒腿部長個癰,鄰居都說韓川村村醫馬云飛看這最靈。
馬云飛給他拿了貼膏藥,3元錢。膏藥裝在小瓶里,不起眼。但在村民王建水眼里,這是神藥:有人手腕腫得碗口粗,一抹都好了。
聽到這話,馬云飛不好意思地笑了,“不過是書里的方子,我試著熬制,效果還不錯。”
方圓幾十里的老百姓也都信任馬云飛,寧愿跑遠路也要找他看病。這不,貧血的董花果又來輸液了。馬云飛在她左臂上纏上橡皮條,拿起棉簽蘸上酒精,將輸液瓶掛上輸液架,一針扎上血管……整個過程,只憑左手一氣呵成。
回憶自己從醫12年的經歷,馬云飛感覺最難的,就是給病人輸液。
剛練扎針時,他用一層衛生紙包著一根細管,衛生紙模擬皮膚,細管當血管,一遍遍練到分毫不差時,就再加一層衛生紙,逐步加厚。最后,他又將細管放在腿上練。如果力量過猛,針刺穿“血管”,就會扎住腿,表示扎針失敗。
就這樣,自己挨了無數針后,馬云飛感覺這扎針的功夫算是成了。
信仰
家人的經歷讓他發現農村需要好醫生
3年前,馬云飛剛到韓川村時,并不受歡迎。新來的村醫,竟然只有一條胳膊,大家都嘀咕,“這能看個啥病。”
馬云飛沒有右臂。15歲那年,幫家里打麥時,他的胳膊被拽進了打麥機。
“到醫院后,家人到處喊醫生,我也疼得大叫。一個醫生很不耐煩地說:‘喊啥喊,死不了。’”馬云飛回憶。
而在他讀高中時,奶奶有一晚突然發病,家里人去請醫生,但醫生嫌路遠,不愿意出診,當晚,老人去世了。
1996年,他陪媽媽去三門峽看病,碰見醫托,錢差點被騙。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農村多需要信得過的好醫生。
1998年,25歲的馬云飛,決定到鄭州澍青醫學院學醫。2000年畢業后,他在老家黑山溝村開了個診所。2007年,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在河南,大部分村醫只有鄉村醫師證。目前他還是陜縣唯一一個具備執業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這相當于村醫里的“博士后”。
2008年,這個“博士后”被派到離家10多公里的韓川村,差點沒撐下去——連續一個多月,沒病人上門,他一個胳膊不方便做飯,每天吃方便面,胃都壞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