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正在迅疾地城鎮化。在這一進程中,中原兒女是弄潮兒,是創新者。
過上更好的日子,享受現代城市文明生活,是河南人民發自心底最質樸、最熱切的期盼。
理解、順應、引導和滿足這份期盼,是全省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所在,是通過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旨所在。
(二)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期盼;不同的期盼,有不同的內涵。
20年前,一位臺灣游子回許昌農村老家探親,返臺后第一件事就是寄錢回家,特別交代要建個“有屋頂的廁所”。20年后,在城市闖蕩的年輕人,春節回鄉,有的就住在縣城賓館里,他們已不習慣沒有抽水馬桶和淋浴的生活了。
在豫北農村,過去閨女出嫁有婚房就行;現在,娘家人大都希望男方能在城里有套房。
在縣城一些新建社區,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成為購房的主要群體,他們是想讓留守老人陪著留守孩子在城里讀書。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結晶。透過這些質樸的期盼,我們仿佛聽到了農耕文明邁向現代城市文明的足音。
(三)
仔細分析,這些期盼的內涵并不復雜。
進入21世紀,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今天,我國社會正發生著“千年未有之變”。在生產力水平更高、人民生活變化巨大的今天,每個人都樂意吃得更健康、住得更舒心、行得更便捷,都希望機會更均等、生活更幸福、社會更和諧。
2012年春節,許多河南人收到一則“新年十盼”的拜年短信:一盼上學不難,二盼就業不愁,三盼物價穩定,四盼看病不貴,五盼住有所居,六盼干有所值,七盼寢有所安,八盼水碧天藍,九盼晚年幸福,十盼更有尊嚴。
這“十盼”,表達了河南人強烈的價值取向:
不要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的發展;
不要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的發展;
不要道德滑坡、心靈漂浮的發展;
不要形象不佳、尊嚴缺失的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