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商報報道鄧州農民養老金問題后,當地政府已成立工作組進行調查
中國人大教授稱,地方政府和集體該承擔的沒有承擔,老農保可謂先天營養不良
目前國家正在推行新農保 關于養老問題您若有意見、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系
河南鄧州農民16年前交了養老保險金,到如今,有些人早過領取年限,卻還沒見錢。昨日,河南商報報道了這些農民的遭遇,引發廣泛關注。鄧州市亦迅速成立工作組進行調查。
有學者稱,鄧州農民面臨的問題,其他地方也出現過,是老農保政策“不給力”,“先天不足”導致的。
養老,關系到每一個人。如果您對此有所思、所想,歡迎致電商報記者:肖風偉 13838180125;楊慧俊 15517551753;王向前 13937132833。
鄧州成立工作組調查此事
眾多讀者在為鄧州農民鳴不平時,也讀出了其他滋味。有網友擔心未來,“我們到時會不會因機構調整而不發養老金?”
這種難拿到養老金的情緒,甚至蔓延到對當下退休年齡延遲的不滿上。
“機構改革讓鄧州農民拿不到養老金。”一讀者說,“延遲退休年齡更狠。我們還沒到領養老金的年齡,可能就不在了。”
不管是“人在,錢沒了”,還是“錢在,人沒了”,養老金與每個人休戚相關。
鄧州市開始重視了。昨日下午,鄧州市委宣傳部一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河南商報報道,立即成立工作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老農保,農民出錢保自己
在鄧州市有關部門,對村民們所說的養老保險金,掌握情況的人不多。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民交養老保險的政策,是全國性的。社會上習慣稱其為老農保。
1992年,民政部頒發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并在全國有條件地區逐步推廣。
“農民沒有養老保險。這是國家在為農民考慮。”鄧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一工作人員說。
出發點是好的,可政策在很多地方早就停滯。執行老農保政策的地方,農民大都每月領取三五元錢,淪為笑柄。
用失敗一詞形容該政策,不為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副院長鄭風田說,在老農保上,地方政府和集體該承擔的部分沒有承擔,老農保成了農民交錢保自己,可謂先天營養不良。“政府幾乎不掏錢,讓農民自己掏錢養老,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不下去了。”
養老基金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由于缺乏有效監督機制,有些基金已被挪用,難以收回。鄧州情況還算好,基金還在銀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