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安陽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們在向滑縣秦氏絹藝第12代傳人學習絹藝制作基本技藝。王子瑞 攝
朱仙鎮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并稱中國四大年畫,但如今掌握這門手藝的藝人已寥寥無幾……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更多關注。6月26日,記者從省政府法制辦獲悉,為了能讓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規范、有效的保護,《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已制定完成,現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意見稿》提出,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以及傳統體育和游藝等,都可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民、法人除了可以申請或建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外,還可以自行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意見稿》確定,政府將主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其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保護、保存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根據本行政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的需要,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扶持、瀕危項目搶救等。
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還應當建立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本行政區域內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省政府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您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在7月10日前發送電子郵件至:xzfgc@126.com;書面意見傳真至:0371-69699068;通過信函郵寄至:鄭州市金水東路22號省政府法制辦公室行政法規處,并請在信封上注明“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征求意見”字樣(郵編:450018),也可登錄河南省政府法制網(http://www.hnfzw.gov.cn),在線提出意見和建議。(記者 楊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