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至,黑中介在校園里肆意招兵買馬:
“公司給咱預留一百五十個,咱過去就行了,現在咱招的有正好一個大巴?!?/p>
機會少,維權難,大學生的勤工儉學路困難重重:
“學校組織的不是很好,都是走走形式。盡量找可靠一點的?!?/p>
敬請記者調查《讓暑期打工路少一點坎坷》
在河南科技大學機電系的公示欄,招工廣告密密麻麻一張壓著一張。記者以學生的身份撥通了其中一張廣告,聯系人自稱是江蘇久正光電有限公司招工經理的電話,目前已經有很多大學生應征報名,可當記者詢問是否簽訂勞務合同,張經理說:
“咱有一個協議,發車前介紹公司待遇具體情況,有權要求咱賠償車費和滯留費的補償,協議金40塊錢,一式兩份。公司給咱預留一百五十個,咱過去就行了,現在咱招的有正好一個大巴?!?/p>
如此簡單的協議,沒有任何關于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雙方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免讓人擔憂,很快記者發現,張經理并非如廣告中所說是江蘇工廠的招工經理,而是一個中介公司的代理,記者一再詢問中介公司的名稱,他卻避而不談:
“感覺沒什么用,每個公司肯定是實體存在的,公司是在上海的,介紹的兩個公司,領先和久正兩個光電子的公司。啥中介?咱要做的就是查公司,看這個公司招不招人,咱這塊是不是亂收費?!?/p>
隨著暑假到來,各類暑期工招聘廣告悄然出現在各大院校的校園,而這些堂而皇之的廣告,或是簡單描述所需崗位,注明待遇,沒有招工單位,或是注明單位但按照聯系方式打過去卻發現只是中介。其中身份不明的黑中介更是混雜其中,真假難別。對于大學生來說,想避免吃虧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鄭州輕工業學院大二學生小牛去年假期跟隨中介去上海打工,隨然承諾不收中介費,可最終工資卻被扣了不少:
“咱們學校那個輔導班的老師,他要從中掙錢,他要提取多少傭金,最后要扣一部分工資。有的時候趕的時間不巧的化,你可能去晚了一天,這個廠人滿了其它場沒法安排,當時有好多回來的?!?/p>
學生愿意去,工廠愿意收,按理說,正規的暑期工招聘市場應該紅火,可記者走訪鄭州的人才市場,卻難覓短期工招聘信息。而學校方面,因為不在教學范圍內,各大高校提供的用工崗位也有限。小牛說,打工除了想鍛煉自己,更重要的是想掙些生活費。目前正規市場招聘暑期工人數太少,只能選擇中介,小心選擇,卻也難免受騙。
“自己去的話沒有朋友在那更沒保障。學校組織的不是很好,都是走走形式,我們暑假一兩個月象征一兩千工資作為生活補助,但是學校安排只補助幾百塊錢。盡量找可靠一點的?!?/p>
大學生對于中介的資質,簽訂的合同是否正規難以甄別,于是黑中介和一些用人單位利用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誘導學生走入陷阱。但由于大學生勤工儉學時間往往不超過3個月,無法簽訂勞動合同,不構成勞動關系,導致學生維權陷入困境。河南大滄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愛香認為,目前針對我國針對短期用工的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像這種短期試用期3個月,如果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時間比較短,不簽訂的話又違犯勞動合同法,這個他們無論和勞務公司簽訂合同還是跟用工單位簽訂合同,這個短期工簽用工合同都應該有一定的法律條款。大學生去外地首先跟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的,大學生是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還是作為勞務派遣公司作為中介,把大學生介紹到用工單位,這兩者的用工關系,現在認為是不太清楚的,各種情況都有。國家針對這種短期用工,應該有專門的保護性的規定?!?/p>
大學生暑期打工被騙的事屢屢發生。去年暑期,我省就有100多名大學生輕信黑中介,在上海打工被扣押工資。近日,新鄉醫學院和河南科技大學近二百大學生去蘇州打工,工廠拒絕接受無功而返。學生們希望得到勤工儉學的機會,卻屢屢碰壁,除了社會和學校更多的機會以外,立法的完善,為打工學生提供更便利有效的法律保障,也顯得極為迫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