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住了5年,王志珍突然發現,自己被“組織”拋棄了。
這個組織是指社區,她想為兒子開個家庭情況證明,來回奔波7天,找了好幾個辦事處和社區,都說不歸自己管。讓她納悶的是,周邊小區都有社區歸屬,唯獨她這個小區,是沒人管的“孤島”。
講述
住了5年,才發現沒社區管
王志珍住在天明路70號院4號樓,這個院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春萌雅居。
她是2007年7月2日入住的。一周前,上高中的兒子告訴她,學校辦理困難生補助,需要社區出個家庭情況說明。
王志珍寫好了材料,可小區歸哪個社區管?她問了鄰居和物業,答案都是不知道。
院門前的路叫雙鋪路,路南是群英社區,路北是同樂社區。以此劃分,70號院應該屬于后者。但東風路上的同樂社區說,這個同樂社區是惠濟區的,王志珍的小區應該歸金水區的同樂社區管。她跑到幾公里外的同樂路,自然碰了一鼻子灰。
王志珍說,戶口簿上寫的是南陽新村辦事處,但她到辦事處一問,人家說開證明需要社區蓋章,不歸辦事處管。連著幾天,王志珍為了蓋一個章,奔波在社區、辦事處之間。“證明材料26日就要交,還不知道歸誰管呢。”
體驗
物業:沒給提供門面房,社區就不管
昨日下午,商報記者跟著她又來到了70號院所屬的金壇物業公司。
看門人說,小區248戶居民,80%都反映過這個問題。金壇物業公司經理秦洪勛說,為這他沒少往辦事處、社區跑,5年沒進展。小區剛入住時他和開發商一起找過辦事處幾次,想把居民材料移交給社區,但對方沒接收。關于原因,他說社區希望開發商提供房間供社區用,開發商沒同意。后來開發商讓步,把部分地下室給社區,但社區不同意,堅持要門面房。雙方沒談攏,結果就是現在這樣。
沒有社區,成立不了業主委員會。物業的收費許可證2010年就到期了,沒有業委會的合同、評價,年審不了,物業費也漲不了。門衛月薪才700元,沒人愿意干。“辦事處、社區有的領導都換兩屆了,還沒著落。”秦洪勛說,“誰能幫我把社區弄好,去裕達國貿請他們都愿意。”他明年想申請報停,“想給業主服務,但不是咱能解決的。”
社區:這是塊“飛地”,管不了
昨日下午4時,商報記者跟著王志珍來到東風路同樂社區,一名女工作人員說,這里是惠濟區的同樂社區,王志珍的小區應該歸金水區同樂社區。
在東風路與豐樂路交叉口的同樂花園小區內,有一個社區辦公室。王志珍進去一問,工作人員就說,這個小區不歸他們管。
工作人員說,這塊地屬于“飛地”,歸二七區西陳莊所有,沒有移交給社區。所以70號、71號院都不歸社區管。現在不是提供社區辦公房的問題,就算提供了,也管不了。70號院很多居民來找過,都讓他們去找西陳莊村委會了。
辦事處:
這塊地歸誰管,辦事就找誰
王志珍隨后來到了東風路辦事處,一名女工作人員說,辦事處管不了,這是塊“飛地”。就比方說這地方屬于金水區,結果從二七區飛過來一塊地,這塊地歸二七區管,這就是“飛地”,管轄權還在二七區,在鄭州這種“飛地”有很多,這塊地歸誰,辦事就找誰。東風路辦事處主任張女士說,因為這塊地不屬于金水區,辦事處一直沒接管。這塊地屬于銘功路辦事處的西陳莊,要辦事得去銘功路辦事處。
下午5時,王志珍給銘功路辦事處打電話,工作人員說,戶口在哪兒就在哪兒辦,她戶口不在銘功路辦事處,來了也辦不了。王志珍又查到了西陳莊村委會的電話,但撥打顯示是空號。就這樣,王志珍陷入了“無家可歸”的漩渦。(記者 邢軍 跟訪讀者 楊詠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