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沒有實現飛天的夢想,但他們當時的選拔也算是給后來的航天員選拔積累了經驗,鋪了點路。” ——孟森林
【回望河南航天人】系列報道
當河南姑娘劉洋正式成為神九女航天員時,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位“飛天神女”身上。但聚光燈的背后,您可能并不知道,在新中國幾代航天人中,咱河南籍老鄉還有不少,他們默默奉獻,并不為人所知。今天起,我們就給您講講他們的傳奇故事。
○從陸軍戰士到飛行員
一約再約,66歲的孟森林終于有了時間,這位中國的第一代航天員,站在他正在侍弄著的大連郊區的菜地里,接通了記者的電話。
“你好,老鄉!”電話那端,傳來孟森林爽朗干練的聲音,雖離鄉經年,但鄉音依舊難改。1964年,16歲的孟森林從洛陽市新安縣出發,成為駐豫某部的陸軍戰士;兩年后,從陸軍中選拔了80名飛行員,他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被選中;1968年航校畢業后被分配到航空兵某師任飛行員。
到了1970年年底,已經成為飛行中隊長的孟森林,突然接到了進行體檢的命令,雖然飛行員體檢很正常,但孟森林感覺這次體檢非同一般,因為之前,他聽說前來要求體檢的人看了很多飛行員的體檢資料,卻只挑中了三個人,其中一個是他。
三人被要求到北京開會。孟森林不知道此行究竟為了什么,一切都嚴格保密。只要求他們寫封家信,說短時間不能回家。之后他們和外界斷絕了一切聯系。
○享受特殊保護
到京后,他們被送到了今天位于北京三環邊上的北京空軍總醫院。這家醫院專門為他們騰出了一座小樓,供他們居住。這里完全封閉,門口有專門的警衛,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在這里,他們沒有自己的活動時間,平時除了檢查身體就是看看書和資料,空閑的時間,最多就是集體打球。
在這里,他們最初進行了兩個月的體檢。體檢共分三批,孟森林是第一批40人中的一個。
這次體檢更嚴,特殊項目的體檢,在總參謀部507研究所進行。
不僅如此,他們的作息時間也有著嚴格的要求,每天早6點起床,晚9點睡覺,上床后不能隨便說話,還有專人巡邏查寢,以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息習慣。對于他們的飲食,也有專人配置,每日三餐量不多,但吃起來卻不感覺餓。此外,他們還享受著特殊的保護,每天出去體檢都坐救護車,坐過的救護車每次都要進行消毒。
○檢查前先讀毛主席語錄
嚴格的檢查和生活要求,讓孟森林感到,此行,一定有著重要的任務。
但他們當時并不知道是在進行航天員的選拔,當時也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他們未來之前,都已經進行了嚴格的政審,在這里,政治思想覺悟也要求得非常嚴格,比如,每次檢查前,都要手捧紅寶書,一起朗讀一遍毛主席語錄之后,才能再進行檢查。
對于當年進行過的特殊檢查,孟森林印象最深刻的是離心機檢查了。正常情況下飛行員,都要承受5個G以上的載荷,進入太空要承受更大的重力加速度,而離心機就是為了檢查人的耐荷能力,由于太空船在發射和回收的時候都要承受10個G的載荷,這意味著要承受10個身體重量的壓力,所以受選人要承受12個G的載荷才合格。
當離心機啟動以后,速度越快離心力就越大,人承受的載荷也就越大。“當時感覺喘氣都喘不過來,肋骨就像被壓斷了一樣。”孟森林回憶說。
失重飛行是在一個機場進行的,失重飛機是用一架教練機改造的,忽上忽下的拋物線飛行,又是盤旋又是翻滾,他們不僅體會了失重,還要經受在起飛下降時的超重。孟森林說,在幾分鐘的時間里,一會輕飄飄,一會千鈞壓身,那滋味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退休以后熱心公益
憑借出眾的身體條件,孟森林最終通過了各種檢查和選拔,從參加的88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批19名預備航天員,令他驚喜的是,這19名預備航天員中,河南人除了他之外,還有與他一同前來的杜金城和方國俊。
被選拔出來的19名預備航天員,又進行了幾個月的常規訓練。他們這時已經知道,中國已經制造出“曙光1號”準備飛天,他們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但遺憾的是,林彪“九一三事件”發生,由空軍主抓的航天員培訓被迫停止,孟森林只得回到原來的部隊繼續當他的飛行員,陸續做到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副團長、團長。
1992年,孟森林轉業到大連物資局一個下屬公司任職;退休以后,在大連一個街道成立了自己的法律事務所,通過自學法律,為市民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
“我現在生活得挺幸福,我身體挺好,愛人也很健康,孩子是南航的一名機長,全家很幸福。”孟森林說,雖然,自楊利偉乘“神六”升天,到今天劉洋等乘神九再飛,孟森林他們這一代不能飛天感到有點遺憾,但他認為,雖然自己沒有實現飛天的夢想,但當時國家航天技術和整體國力,確實還沒有達到航天的實力,但他們當時的選拔也算是給后來的航天員選拔積累了經驗,鋪了點路。(首席記者 李長需/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