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鈞瓷成為國禮,也成為河南文化的一張名片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河南商報記者 齊亞瓊
河南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寶豐趙莊的魔術、禹州的鈞瓷、汝州的汝瓷、濮陽東北莊的雜技、溫縣的太極拳、開封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開封的汴繡、鎮平的玉器等。
近年來,河南正發力,促使這些極具經濟價值的文化資源發酵、蛻變,進而推動我省文化產業品牌意識集體覺醒,涌現了一批文化產業名片。
縮影
大宋官窯的“國禮”之路
瓷器是最被世界接受的中華符號之一,在“宋代五大名窯”中,汝窯、官窯、鈞窯三大名窯均在河南,一度成為皇室專用貢品。
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河南的這些寶貝雖然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缺少美譽度,沒有形成叫得響的品牌。
隨著以榮昌鈞瓷坊為代表的大宋官窯高端品牌頻頻“出鏡”,河南文化產業的“老樹虬枝”日漸煥發新生,吐露新芽。
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上,意大利總理蒙蒂收到一份特殊禮物——“河南制造”鈞瓷作品“九五至尊”。
今年6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向普京贈送了一份鈞瓷“國禮”。細心的人發現,這份國禮是“河南制造”。
此外,美國前總統老布什、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等也與河南鈞瓷結緣。
除了在國際視野中頻頻憑“國禮”身份亮相,以大宋官窯榮昌鈞瓷坊為代表的河南鈞瓷,還在商業消費市場贏得了極佳口碑。
2010年4月,中國元素奢侈品首屆年會,發布了中國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和中國奢侈品新銳品牌及最具潛質的奢侈品,以創作鈞瓷國禮“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等聞名于世的河南大宋官窯鈞瓷名品入選“中國十大奢侈品”。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鈞瓷是我國古代名瓷之一,10余次入選國家重大國事和外事活動國禮,目前已成為河南乃至我國的“國寶級”文化名片。
群體
品牌意識集體覺醒
以大宋官窯榮昌鈞瓷坊為代表的河南鈞瓷得到國際認可,僅是河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河南文化產業品牌意識集體覺醒的體現。
在“中國玉雕之鄉”鎮平,玉雕呈現規模化發展態勢,玉器生產和銷售組織化程度漸高,工藝水平也一步步提升并獲得國際認可。
作為全國玉雕行業僅有的兩名全國人大代表之一,吳元全記得,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在北京河南大廈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時的情景。3月3日上午,李長春到北京河南大廈,親切看望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團代表。當時,吳元全向李長春匯報說,近幾年,南陽玉雕產業甩掉了過去“粗大笨”的帽子,成為一個集探測、工貿、產學研于一體的全國性玉器綜合集散中心。目前全國玉器生產企業里,唯一一個“中國名牌”,就在南陽。
“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我省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如寶豐趙莊的魔術、濮陽東北莊的雜技、溫縣的太極拳、開封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開封的汴繡、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鈞瓷等,都是極具經濟價值的文化資源。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品牌意識開始集體覺醒,涌現了一批文化產業名片。
期待
河南“文化牌”將打得更響
今年3月份,網友“老辛”發帖稱,河南作為文化大省,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深厚,應該規劃一下,瞄準高端產品,打出河南的文化品牌。
北京大學葉朗教授指出,中國積累了難以估價的文化資本,啟動這些文化資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此觀點之于河南亦如此。
專家認為,河南省文化產業必須在創名牌上做文章。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就是效益。如果沒有知名品牌,河南文化就沒有知名度,沒有影響力。因此,河南文化資源這棵“古樹”煥發生機,需要“品牌”來助推。
建議
乘勢抓住黃金期
提升文化產業“含金量”
國內文化產業經過10多年的培育發展,成為政策、資本、民眾關注的活力型產業。業界斷言,文化產業正迎來真正發展的黃金期。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曾撰文稱,河南文化產業歷經孕育期、發展期、成熟期,如今開始步入收獲期。
今年3月,李長春看望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團代表時說,發展文化產業,大有可為。現在正值文化產業的黃金時期,一定要在文化產品的附加值上狠下工夫,多出精品力作。
雖然我省一大批文化產業品牌意識開始覺醒,但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文化藝術品所蘊藏的巨大產業能量、GDP能量和現在取得的現實發展成果還不相匹配。如何進一步提升河南文化產業的“含金量”,河南會涌現哪些標桿企業,會不會出現像迪斯尼一樣的全球文化巨擘?
有關專家分析,應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夯實制度基礎。要理順政企關系。對于公益性文化事業,政府要做好主導,不斷加大投入。對于經營性文化產業,政府要放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造,使之逐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此外,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對特色文化產業進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使河南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