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河南動漫沒人知曉 4年后外地企業扎堆筑巢
如今,說起“少林海寶”等一些列的動漫產品,眾人皆知為河南造。可是10年之前,鄭州的動漫企業只有3家。4年前,河南的動漫產業也名不見經傳,無人知曉。近年來,動漫行業在政府部門的鼎力扶持下,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
有人說河南動漫正蓄勢待發,也有人說,做動漫的人眼光獨到,其實追根究底,哪一個成功者,不是乘上了“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東風?
從行業月刊到產業“航母”
老牌“動漫人”越活越年輕
說起中國動漫業,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漫畫月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作為中國第一本漫畫刊物,其創刊于1985年。
如今,這位老牌“動漫人”已由《漫畫月刊》“一條腿”走路,發展成為集月刊發行、動畫制作、動漫培訓、中原動漫嘉年華等“多條腿”走路的大河影視動漫傳媒有限公司。企業資產,由當初的3萬元發展到1100多萬元,年收入1070萬元。
《漫畫月刊》總編輯、大河影視動漫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師東說:這全要仰仗文化產業的東風,我們搞起了多種經營!
“尤其是十七屆六中全會后,整個行業迎來了春天!”師東說,以前政府支持房地產、汽車、互聯網等產業,現在終于輪到了文化產業。
借文化東風,搞多元經營
2004年,隨著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文化改革試點單位,《漫畫月刊》開始改制,并走上多元化經營之路。
多年來,大河影視動漫傳媒有限公司先后制作影視、動畫作品5部,占全省動畫總產量的15%。其中,動畫片《少林海寶》曾在央視兩次播出,并出口到歐美、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十幾個國家。
2010年,公司又成立了培養高端影視動漫、藝術設計人才的專業培訓機構——大河影視動漫傳媒培訓中心。去年,他們聯合省文化廳、鄭州市委宣傳部,舉辦“2011中原動漫嘉年華”活動,打造中原動漫品牌。
2011年10月,省長郭庚茂還專程赴鄭州高新區國家動漫基地(河南基地)調研,觀看了26集反映農民工題材的公益動畫片《俺的鐵蛋俺的娃》,參觀了集團正在制作的動畫片《紅旗渠畔好少年》,并對這兩部片子的選題給予高度評價。
欲打造全產業鏈動漫城
不過在師東看來,河南目前動漫產業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據他透露,報業集團已經確立了“由漫而動、以動帶漫、動漫結合、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意欲打造一個以創意為核心、以傳媒為載體、以動漫畫為手段的組織創意、生產創意、銷售創意的文化業態。
“集團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多個項目,其中一個就是大河動漫城。”大河動漫城將建在汴西新區,除了整合資源外,還將打造集出版印刷、動畫影視拍攝、衍生品開發、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產業平臺。
從“出走北上廣”到扎堆河南
從無人知曉到發展壯大
說起“少林海寶”、“鐵蛋”、“二兔”這些豫籍卡通形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短短幾年間,我省就已擁有動漫企業90多家,產量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國第八。
可10年前,鄭州的動漫企業只有3家;4年前,如果想從外面請個高手來鄭州做卡通,人家會以輕蔑的口氣問:“鄭州也有動漫公司嗎?”
這就是河南麥草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濤創業第一年的真實經歷。
2008年,風投公司開始介入文化領域。那時,黃濤還只是一個關注商業動態的財經記者,但是,他從中發現了商機,開始轉行投入動漫產業,成為著名動漫形象“二兔”的締造者。
時至今日,黃濤的麥草動漫已經熬過了4年的創業期,進入盈利階段。
黃濤說,在他創業初期,“動漫人才爭著去北京、上海、浙江、廣州,現在更多河南人,甚至不是河南人,都跑到這來創業、開公司。”
黃濤說,據他了解,這兩年來河南開分店或創業的不在少數,至少有近30家動漫企業是外地人注冊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回流”現象?黃濤說,主要是因為河南的扶持條件優厚。
據了解,鄭州市每年拿出5000萬元扶持動漫企業,省里是1000萬元,還有各種房租、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支持力度也非常大。
從單兵作戰到“抱團”發展
河南動漫更應形成合力
用師東的話來說,目前河南動漫產業正蓄勢待發。為了做大做強這一產業,鄭州市動漫行業協會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打造中原動漫的高速路網。
作為該協會會長,師東解釋說,在面對全國甚至全世界這個市場時,我們還是需要抱團發展。“比如,你有創意,我有人才,他有銷售渠道,我們就可以構建一個網絡,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突出整個河南在全國的競爭力。”
而在他看來,這兩年,河南動漫產業的名聲已經打出去,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靜下心來練內功。“畢竟,我們知名的,能跟喜羊羊相媲美的動漫形象還太少。”
“政府似乎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黃濤說,這兩天,省市文化主管部門正在讓各個動漫企業填一個表格,聽說是想篩選有潛力的動漫品牌,進行扶持。(記者 李雅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