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以前,要想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志愿者,需要捐出一點血液樣本,檢測后入庫,而今后,則只需要提取一點口腔黏膜,檢測后便可入庫了。
昨天,作為全國五個試點之一,這種入庫方法在河南開始試行,首批20余名志愿者試用了此方法。
20余名志愿者參加口腔黏膜采集
小趙是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大二的學生,3月中旬通過學校青春紅十字會登記申請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一個月來,他一直在等待抽血化驗的通知,然而,上周,他接到電話說這次不用抽血了,直接提取口腔黏膜就可以。昨天下午,小趙和其他9名同學,連同河南中醫學院以及省血站的工作人員共20余人,參加了口腔黏膜采集。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口腔黏膜標本的提取志愿者一人便可完成,接下來等待工作人員化驗、進行HLA分型即可。
河南試行期間名額為1000個
目前,采集口腔黏膜細胞進行HLA分型的方式在我國還處于嘗試階段,今年在河南、山東、天津、湖南和上海5個省市進行試點。
據了解,以往申請成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需要到規定地點,在胳膊上采集6至8毫升的血液進行化驗、分型,“現在試行的采集口腔黏膜,對于志愿者來說基本上是零損傷,而且采集的方式很簡單,志愿者在指導下可以獨立完成,如果這個采集方式試點成功,將來身在外地的好心人想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就不用親自跑到紅十字會,只要打個電話申請一下,工作人員把采集說明和需要的工具郵寄過去,他們按照要求采集好,再給郵寄過來即可。”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工作人員文梅英說。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技術部部長杜海英說,口腔黏膜的基因比較完整,而且更新速度很快,每天都會脫落很多,比較容易采集。
據了解,采集口腔黏膜的方式在美國5年前已經得到推廣,現在已非常成熟。不過,由于我國剛剛起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給5個試點有一定的名額限制,文梅英說,根據國家分配,我省今年有1000個名額用此方法采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