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了6畝小麥,光秸稈就賣了300多塊錢,今年大伙都搶著用這新玩意兒!”6月6日,在鄧州市文渠鄉蔣莊村,村民蔣興柱指著不遠處一臺正在作業的秸稈摟收打捆機對記者說。
眼下,正是夏收、夏種大忙時節,鄧州農民競相使用各種新型農機,爭走“低碳三夏”路。
在該市彭橋鎮柏林村袁英偉家的小麥田里,一臺加裝了秸稈粉碎機的聯合收割機正在來回忙碌著。伴隨著機器的轟鳴,長長的麥秸瞬間就變成了碎末散落在田間。機手趙有娃說:“這臺收割機加裝的粉碎裝置,可實現‘厘米級’粉碎效果,粉碎后的麥秸當做秋莊稼的無公害肥料,既環保又省力。”麥子剛收割完,袁英偉又叫來一臺旋耕施肥播種機,一遍過去,玉米就種上了。他高興地說:“真得勁兒,不到仨小時4畝地全收完、種完了!”
據了解,去年,鄧州市開始在部分鄉鎮推行免耕播種新技術——在小麥、玉米兩茬連作時,保留地表覆蓋物免耕播種。以前的犁地、施肥、播種等工序,使用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就能全部完成,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墑能力,既能增產增收,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當天,記者在該市陶營鄉付河村又看到另一種新型農機——精量播種機,村民楊海朝正用它播種秋玉米。趁休息的空兒,楊海朝告訴記者說:“過去種玉米一窩下四五顆種子,生怕不出苗,既浪費種子錢,又花費人力。現在每畝至少能省下五成種子。”
據鄧州市農機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該市投入夏收、夏種一線的大型農業機械5000多臺,其中加裝了秸稈粉碎機的聯合收割機、秸稈摟收打捆機、旋耕施肥播種機、精量播種機等新型農機就占80%。這些新型農機不僅避免了重復作業,節省了時間、人力、電力、石油等,更重要的是秸稈或被回收利用,或被粉碎入田作無公害肥料,真正實現了“低碳三夏”。(河南日報通訊員 王靜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