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瓶礦泉水、三個咸菜夾饅頭,中午近兩點,王村鎮機關干部陳海軍才顧得上吃午飯。但就是這頓簡單的中餐,卻讓他和同事們在路邊樹蔭下吃得津津有味。這是6月6日記者在滎陽市路網建設工地上看到的一幕。
從5月28日開始,滎陽市拉開鄭上路升級改造和新型城鎮化路網建設序幕之后,像陳海軍這樣在全市路網建設工地的鄉鎮、村組干部還有2220人。連日來,滎陽四大班子領導,與鄉鎮村組干部一起整日奔忙在300余公里長的39條道路分包建設路段上,頂烈日,冒酷暑,深入農戶、商戶和企業,對沿路附屬物調查、核算,幫助沿路商戶、村民搬遷、拆遷。
路網建設是“三化”協調發展最基礎性的工作。滎陽市以服務鄭州都市區建設為著力點,秉承交通先導、生態優先的理念,把道路建設作為先導性工程,多次實地調研、征求意見、反復修改論證,確定實施“5826”路網建設工程:“5”就是鄭州市區至滎陽的科學大道、中原路、隴海路、鄭上路、沿黃快速通道等5條道路,“8”就是滎陽市區通往新市鎮的8條鄉鎮道路,“26”就是鎮區通往各個新型社區的26條道路。這39條道路長300余公里,編織了由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干線公路、城鄉道路組成的道路交通網絡,形成“二軸三環六縱九橫眾分支”的交通路網格局。
要在兩年內打造城區、新市鎮、新型農村社區之間的高品位路網,滎陽為什么有如此決心和魄力?“滎陽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得益于道路交通、區位等優勢。但與打造鄭州新組團、建設”三宜“新滎陽的目標定位相比,與走在鄭州都市區建設前列的總體要求相比,滎陽還存在很大差距。”滎陽市委書記馬鎖文如是說。滎陽市旨在通過大規模、高質量的道路改造和路網建設,形成一個完整的滎陽市域高品質路網,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和重要支撐。
(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任學軍 王海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