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大河報報道: 昨天,“打造華夏歷史文明重要傳承區”專家報告會第二場請來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研究員。他們認為,“打造華夏歷史文明重要傳承區”是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文化支撐,按照中原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位置和貢獻,叫“華夏歷史文明中心傳承區”更為貼切。
A
“天地之中”根植在國人心中
烏丙安是一位世界級的著名民俗學家,被譽為我國第二代最富有聲望的民俗學家。
烏丙安說,《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用4句話概括了河南的戰略定位,其中第四句是“打造華夏歷史文明重要傳承區”。他認為,中原是華夏歷史文明重要的中心區,它的文化脈搏的跳動節奏直接影響周邊的發展。一位德國的哲學家曾和他探討說,一個地區的快速發展就像一輛馬力很足、加滿油的車,如果這輛車的導航是“經濟”的話,最后它有可能開到懸崖底下,如果這個車的導航是“文化”的話,它將在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方面立于不敗之地。他警告,發展經濟不能以失去文化為代價。
鄭泰森認為,烏丙安先生給出的“中心區”定位非常準確,中原文化的優勢主要是居中的歷史位置決定的,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性,華夏歷史的傳承也是由我們所處的中心位置決定的。中原是“天地之中”,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確立并長時間保持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天地之中”,不完全是區位地理方面的概念。
B
“非遺”申遺,“關老爺”可以打頭陣
烏丙安講座的主題是《守望精神家園——話說非物質文化遺產》。
烏丙安說,在日本,從結婚到喪葬的儀式都是傳統的,而漢族的傳統儀式還有嗎?昆曲、京劇、粵劇已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越劇也正在準備,河南是戲劇大省,應該怎么辦?
烏丙安說,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河南列入項目很多,但是列入世界非遺名錄的還沒有。我期待著河南能找到一個切入點,把根文化展示一下,其中戲劇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河南可不可以舉行一次非遺的戲劇節,甚至可以把日本的世界遺產戲劇也請來。可以做一個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戲劇類展演的高端論壇,形成一個關于戲劇類的鄭州宣言,今后中國的戲劇保護就以此為中心推開。
另外,在世界非遺名錄中,中國的信仰習俗項目只有“媽祖信俗”。河南有深厚的關公信仰文化,洛陽關林的保護也得到國內外的贊賞。讓“關老爺”成為我國信仰類的第二個非遺,在海內外的呼聲都很高,河南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