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街頭現"24小時自助充電站"
□東方今報記者 劉長征/文 沈翔/圖
近日,鄭州街頭悄然出現一些“24小時自助充電站”,市民擔心“充電效果”。業內人士建議,這種充電站以應急為主,不宜經常使用。也有市民呼吁,政府能否建一些“公共充電站”方便市民? 昨天上午,在鄭汴路和貨站北街交叉口西側的康橋商務廣場旁,有兩個燈箱似的“24小時自助充電站”。
使用者投幣1元可充電13分鐘,騎行距離5到10公里,一次可投幣6枚。有騎著電動車路過的市民打量,但很少有人投幣試用。 離這兩個充電站不遠的熊兒河橋頭,有兩家電動車修理店,也安裝了快速充電裝置,店主說,快速充電對電池都會有影響。據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鄭州市街頭就已經有600多個“電動車快速充電站”,主要分布在街邊修車店、小賣部,有專人經營,使用這種“充電站”不會使電池發燙,但要比家用電動車充電器影響大。
河南省電動車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付敏告訴記者,如果這種充電站采用“脈沖電流技術”充電的話,對電動車電池的影響比較小,但該技術目前應用得還比較少,需要專門的技術考證,普通市民很難分辨,因此,在街邊充電,應以應急為主,不要常在街頭充電。 “街頭充電站本來挺方便的,可是技術問題又讓人不踏實,什么時候,鄭州街頭能像公用電話一樣,建設一些公用電動車充電站就好了。”昨天,市民王先生發出感嘆。 對此,付敏認為,如果城市里有了“公用電動車充電站”,市民出門就更方便了,不過,這需要政府層面的規劃和引導,比如統一技術標準、占道許可、廣告許可、用電來源等問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