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漏水還是要找“正規軍”。河南商報記者 王棣/攝
河南商報記者熊玉偉
房子漏水,找街邊游擊隊修補,前面剛修好,后面又漏水了……
近日,河南商報持續對建筑工程滲漏水問題進行報道,社會反響強烈,建筑工程漏水熱線13592616229持續升溫,全國各地讀者爭相撥打。
案例1
游擊隊修房頂前面修后面漏
說到房子漏水,家住鄭州市花園路花園新村小區的王老先生就非常來氣。
“我家住在頂樓,去年房子漏水了,我就找人來修。”王老先生說,他找的人經常在鄭州市文勞路與園田路交叉口等活,他們開著面包車,上面印有“專治防水”字樣。
“施工人員上樓后,這邊一鏟,那邊一鏟,不漏水的地方也被他們捅漏水了。”王老先生說,看到施工人員如此施工,他當即提出異議,但立即遭到施工人員的呵斥,并警告他不懂就不要亂說。
“看他們兇狠的樣子,我一個人在樓頂,也不敢多說了。”王老先生說,最終花了1000多元。
讓王老先生沒想到的是,房頂修后,一下雨又漏了,他到文勞路與園田路交叉口找到施工人員后,他們根本就不處理,開車就走了。
案例2
新房正裝修房頂就滲水
家住鄭州市大學路與政通路交叉口附近的馬先生,目前正在裝修新房。
按照工程進展,廚房和衛生間吊頂就該結束了,但是現在遲遲不能施工。
“你看,剛裝修沒多久,就發現房頂滲水了。”馬先生指著廚房的下水管道及附近陰濕的墻面說,滲水的地方已發現一個多月了,但至今問題沒有解決。
昨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專門邀請做了20多年防水的張先生,到馬先生家幫他查找滲水原因。
“可能是樓上廚房防水層被破壞了,甚至就沒有做。”張先生指著滲水的地方解釋,如果是管道接口處防水沒做好,水應該順著管子往下流,但現在是墻面出現陰濕,要想徹底維修,只能將樓上的墻面砸開,重新做防水。
馬先生說,裝修前做閉水試驗了,沒有發現滲水,為什么施工后就滲水了呢?
張先生說,正常情況下,廚房、衛生間的防水層厚度應該達到2毫米到2.5毫米,可現實情況是,很多防水層厚度還不到0.5毫米,相當于在水泥上糊了一層薄塑料膜,閉水試驗時肯定不會滲水。
“0.5毫米的防水層,連沙子都防不住。”張先生說,房屋裝修時,人上去踩踩,建筑材料稍微磕磕碰碰,防水層就會被破壞掉,失去防水能力。
張先生檢查馬先生家的廚房和衛生間沒貼瓷磚的地方后說,防水層厚度應該不達標,因為墻面的混凝土孔還沒有填住。
說法
防水工程三分材料七分施工
兩戶居民遭遇的情況,在張先生看來,除與防水材料有關外,還與施工工藝有關。
“在我們這個行業,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說法。”張先生說,防水材料質量好壞,確實與防水層的壽命有直接關系,但施工工藝對防水層的影響更大。
“同樣的材料,技術好的工人做出來的工程肯定比技術差的工人做出來的工程防水時間長。”張先生表示,目前,在鄭州,除一些實力雄厚的防水公司外,就是分布在街頭,以維修為主的小門面。
“有一個固定門面的防水施工隊,已是層次不錯的了,還有很多開面包車、奔馬車和騎電動車、蹲路邊的游擊隊,他們的行蹤都不固定,施工質量咋能保證呢?”張先生說,由于游擊隊四處出擊,對整個防水市場沖擊很大。
在鄭州做防水的閆先生也表示,施工工藝對防水工程的功能非常重要。
“我曾到鄭東新區一棟建筑物防水施工現場看過,用的材料的確很好,但施工工藝實在不敢恭維。”閆先生說,一些防水材料根本沒有要求鋪裝,而是直接掛在墻上,這樣的施工工藝,如何能保證防水功能呢?
“工程竣工不久,就開始不斷維修。”閆先生說,他們在防水維修中,遇到這樣的問題非常多,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現象
不少工程趕工期
讓防水層壽命縮水
“施工工藝跟不上,也不能全怪施工隊,這與不少施工單位趕工期有關系。”來自三門峽的秦先生稱,很多建筑企業根本不重視防水,為趕工期而超常規施工。
“比如說,下雨之后,有些防水材料不能立即施工,需要一周后才能施工。”秦先生說,很多建筑商為趕工期,要求防水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甚至冒雨施工。
來自廣東佛山的徐先生也向記者證實,很多工程為趕工期,根本不按要求施工。
“因為防水工程是一個大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徐先生稱,如果不按照建筑方的要求趕工期,他們就會以違約扣工程款,很多時候沒辦法,只得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
在鄭州做防水的張先生也表示,建筑商趕工期,往往忽視防水層的效果。他曾在一個工地做房頂防水,建筑商讓防水施工跟泥工同時進行。
“這肯定不行啦,泥工搬東西、吊裝東西到防水層上,把防水層砸破,自然就不防水了。”張先生說,按要求,需要等到泥工干完之后,才開始做防水,但這種常規的施工工藝,在工期面前只能讓路。
張先生說,也正因為前期施工埋下的隱患,給后期房屋維修市場帶來“繁榮”,游擊隊橫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