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鐮收麥 夏糧產量有望創新高
開鐮收麥 夏糧產量有望創新高
東方今報記者 李娟娟文 首席記者 劉棟杰圖
昨天,我省15萬臺聯合收割機啟動,全省7990萬畝小麥,已“由南至北”陸續開鐮。
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認為,只要不出現大范圍嚴重自然災害,今年我省小麥產量有望在連續九年增產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新高。
●“由南至北”陸續開鐮
“開鐮收麥了!”昨天,南陽市唐河縣古城鄉農民張道全,看著自家金色麥地,笑容里顯露著豐收的喜悅。
“全省小麥成熟較早地區,目前已經由南至北陸續開鐮收割。”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說,南陽和信陽小麥的開鐮,預示著河南夏糧收割正式開戰。 我省15萬臺聯合收割機,已陸續啟程由南向北收割小麥,目前各部門聯合開通“綠色通道”,一路方便農機三夏作戰。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總經理田中山說,今年將投放柴油110萬噸,足額保障農用柴油的需求。還將給予農機用油每升0.05元的優惠。鄭州鐵路局專門公布了24小時路風監督電話(0371)68321139,公開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物資的運價,杜絕亂收費。
●小麥新品種播種廣
我省夏糧小麥連年豐收,秘訣在哪兒?魏仲生說,決定小麥產量有三個重要因素,分別是小麥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1000粒麥子的重量),“如果能培育出改變這三個小麥產量因素的種子,就預示將會增產”。
今年播種面積最大的新品種“百農矮抗”,就是一個例子。經測算,“百農矮抗58”穗多,每畝比往年增加10%;穗粒數多,每穗較往年增加2~3粒;成熟期長,麥粒飽滿,千粒重達44.5克,平均畝產量達到694.54公斤。今年該品種種植面積再創新高,達3500多萬畝。 據了解,我省小麥品種已實現持續的更新換代,矮抗58、鄭麥366小麥品種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 此外,從今年起,我省在95個縣(市、區)的糧食核心區內,集中打造6000萬畝平均畝產1噸以上的高標準糧田,并對地塊建檔、編號、繪圖,使之成為永久性糧田,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到1300億斤。
【對話】
產量有望再創新高 記者:我省夏糧已連續九年增產,今年能否實現十連增? 魏仲生:從目前五個因素看,不出現大范圍嚴重自然災害,今年我省小麥產量有望在連續九年增產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新高。 記者:五個因素指的是什么? 魏仲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麥田管理到位、氣候條件有利、小麥新品種推廣和防治病蟲害補貼。 記者:實現夏糧連續增產的“秘訣”是什么? 魏仲生:在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中,我省明確糧食生產是“重中之重”;今年惠農政策加強實施,2011年共發放良種、農機、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118.9億元,比上年增加13億;今年實施新型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培訓等一系列技術服務,將新技術落實到農戶;啟動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推廣等重大科技專項,小麥品種已實現持續更新換代,產量逐年提高。
5月28日,看著傾盆而下的麥粒,信陽息縣孫廟鄉農民笑得合不攏嘴
收獲的小麥裝成袋,靜靜地等待顆粒歸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