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雅魯藏布大峽谷救援中,救援隊員抬著受傷驢友出山。
□記者溫中豪李巖文圖
核心提示
從5月4日下午接到報警,到5月15日下午將3名被困人員營救出山,歷時12天的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4·29”雪崩事故救援在吸引全社會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場網友、驢友及各方人士針對戶外探險的辯論和反思。
戶外探險是不是找刺激、瞎折騰?對驢友的救援是不是浪費社會公共資源?救援費用是否應該由驢友承擔?如何盡最大可能減少戶外探險活動中的風險?如何用法律對戶外探險進行規范?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斷。
【最新播報】
正控制感染,將做皮瓣轉移手術
“4·29”雪崩事故救援結束后,此次事故的善后工作到底如何處置?昨日下午,雪崩事故救援指揮部總指揮、西藏米林縣副縣長楊波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協調兩名驢友和兩名罹難的向導兼背夫的民事賠償工作,暫時尚未形成方案。
另據記者了解,對兩名罹難的向導兼背夫,孫會濤在事發后多次向其家屬致歉和慰問,魏峰獲救后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多次表達了歉意。在前期簽訂的協議基礎上,兩人也在考慮進行協議外補償的方案。
昨日下午7時,魏峰的主治醫生——位于西藏林芝地區的解放軍115醫院外一科主任董紅讓告訴記者,目前魏峰的左腳仍處于感染控制期,待1~2周徹底控制感染后,他們會為魏峰進行皮瓣轉移手術,補充缺損的左踝面部皮肉組織。
“雖然治療過程可能會慢一點,但魏峰的左腳肯定是保住了,這一點請大家盡管放心,我們會盡全力的?!倍t讓說。
【觀點PK】
1
戶外探險是不是瞎折騰?
正方:尋刺激是此次事故中兩名驢友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的主要目的,屬于滿足自身需求的一己之私利。這種行為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傷痛,屬于瞎折騰,不值得提倡。
反方:昨日下午,河南省作協名譽主席張宇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好幾年前,我也去過雅魯藏布大峽谷,但那條路線的難度沒法和這兩名驢友相比。雖然這兩名戶外探險者在徒步穿越時遭遇了不幸,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就此全盤否定他們的探險,更不能冷嘲熱諷,說他們‘瞎折騰’?!?/p>
“我之所以肯定他們的行為,是因為他們身上體現了人類對未知領域可貴的探索精神,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完善自我、融入自然等方面走在了我們生活的前面。對這樣的探索者,我們應該肅然起敬,甚至可以說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的英雄。中國的傳統運動中,很少有這種外向、高度融入自然的探險運動,這種自費的民間探險運動的興起,是中國傳統民間運動文化進步的標志?!睆堄钫f。
“每一項科學發明之前,都有一個‘瞎折騰’的過程,就像古人穿上‘鳥翼’試圖飛天,再到發明簡陋的飛行器。正是有了這一批批不安分、瞎折騰的人的探索,才有了人類文明的不斷向前。當時的那些弄潮人,也和驢友一樣,受到當年一些人的嘲諷。人類的進步需要探險精神。目前在我國,這種敢為天下先的探險精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睆堄钫f,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下,我們最缺的也是這種探險精神。那種一門心思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掙錢、謀權方面的人,是不可能成為驢友的,也不可能具備這種探險精神。
“熱愛戶外的人,都是熱愛生活的人。”網友“李天揚”說,跟很多西方人比較起來,我們比較缺乏探險意識、探索精神,這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弱點。
“現代的驢友,從活動方式到戶外裝備,基本上都是從西方‘拿來’的。發現‘新大陸’的,為什么是西方人?”“李天揚”說,從本質上說,集一國之力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和憑一己之力去爬一座沒幾個人到過的大山,表現出來的探險精神是一樣的,都值得贊賞。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離不開探險精神。因此,對驢友的探險活動,不要一味指責、一棒打死。
“退一步講,即便探險是為了驢友個人利益,但集體利益也是由個人利益組成,如果沒有了個人利益,談何公眾利益?”接觸多年戶外法律事務的河南聚銘律師事務所主任劉鳳彬說,戶外探險是現今公民為滿足精神需求而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社會價值多元化的一種重要體現,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民間應當給予充分的理解,政府也應當支持”。
2
救援浪費社會公共資源?
正方:此次救援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等公共資源,這是一種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甚至浪費。還有網友說,對救援的費用,驢友應當承擔。
反方:網友“秦建中”認為:野外探險本身就是一項危險的運動,這也正是探險者的樂趣之所在。驢友在探險時遇到危險,有關部門采取救援行動是應該的,因為國家有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義務。雖然救援耗費了一定的社會公共資源,但公共資源本身就是為公眾服務的,用它來保證驢友們的生命安全有何不可呢?
“秦建中”說,一個人可能不喜歡旅游探險,但有可能出國旅游或在國內旅行,也有可能出國經商,如果你在旅游或經商時遇到了險情,國家不也得動用公共資源來救援嗎?國家救助公民是義務不是施舍,公民不必為這種救援磕頭謝恩。
網友“陳一舟”說,生命重于一切。有人面臨危險時,大家都要盡最大努力去拯救,這是一個常識。不管這些驢友多么的輕率和不負責任,拯救他們都是必須和應該的。
網友“黃瓜”說:“如果被救的是個英雄人物,為此動用多少公共資源似乎都能理解,很少會引起非議。可一旦救的是幾個愛玩的驢友,幾個沒給社會做出貢獻的小人物,每次救援都要引起類似的熱議,這說明部分網友把生命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沒有平等視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