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被推進手術室的妻子,躺在病床上的許臣金淚眼相送。
“爸、媽,你們一定要平平安安的?!瘪R上就要手術了,許義珍握著她送給媽媽的長壽鎖不停叮囑,一家三口百感交集。
丈夫罹患重病,農婦李秀英舍命割肝
昨天,這兩臺完成于鄭州人民醫院的活體肝移植手術,為我省首例
記者 何暉 文 閆化莊 圖
核心提示
為拯救病重愛人的生命,在苦等一個多月仍然未能等來肝源供體后,來自河南周口的44歲農婦李秀英,將自己的一半多肝臟割給了丈夫許臣金。
截至昨天下午5點40分,33名醫護人員歷經約12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為李秀英夫婦順利完成了肝臟移植手術。本報記者獨家全程采訪此事。 據了解,完成于鄭州人民醫院的這兩臺成人之間活體肝移植手術,為我省首例。記者調查發現,活體器官移植背后,凸顯醫患雙方對人體器官源稀缺的無奈。
[手術成功] 丈夫體內“住”進妻子的肝
許義珍手心里攥著的,是花5塊錢買的一個長壽鎖——那是她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昨日,鄭州人民醫院B座4樓手術中心。
已是下午5點30分,19歲的周口姑娘許義珍依然一動不動守在手術室門外。從早晨5點57分開始,她一直坐在冰涼的地板上,淚水,不時從她清秀的面龐無聲滑落。
此時的手術室內,多名醫生正在為許義珍瀕臨死亡的父親做活體肝臟移植手術,而為其病父供肝的,是她的母親李秀英。
許義珍手心里攥著的,是在鄭州街頭花5塊錢買的一個長壽鎖——那是她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昨日早上5點57分,李秀英夫婦一前一后被推進手術室。就在妻子離開視線的一剎那,剛剛還平靜的許臣金突然戰栗不語,眼淚奪眶而出。
游離肝臟、分離肝靜脈、解剖肝管……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中午12點16分,李秀英一大塊重達695克的右肝被精確劈下,隨后立即被精心修剪成形。
顯微鏡下,該院肝臟外科中心主任陳國勇正將這塊寶貴肝臟小心地植入許臣金的肝區。
接下來,植入許臣金體內的肝臟慢慢呈現鮮紅色。手術,正朝理想狀態發展。
下午5點40分,經過約12個小時的連續奮戰,33名醫護人員終于為李秀英夫婦順利完成了肝臟移植手術。
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廳了解到,這是迄今為止,我省首例成人之間活體肝臟移植手術!
目前,李秀英已被轉入肝外監護病房,而許臣金則轉入ICU?!袄钚阌⒌母闻K植入丈夫體內后會逐漸生長,一個月后兩人便能和常人一樣?!标悋抡f,兩臺手術同時進行,一組“劈肝”,一組“修肝”,一組“植肝”?!懊恳坏侗壤C花都要精致,手術用的刀,是剛從美國進口的‘CUSA’刀(注:全頻乳化超聲吸引刀)?!彼f。
[肝膽相照] 一家人為割誰的肝“以死相逼”
“別說要我的肝,把我身上的啥給他我都愿意,就是我死了,他也得活著……”李秀英眼里流淚臉上在笑。
46歲的許臣金是周口鹿邑縣新集鎮八姓營村人。
今年3月,他覺得腹部出現難以言狀的不適。很快,淮陽縣人民醫院出具診斷結論:肝臟發現腫塊。
“果然復發了。”許臣金知道,這一次發病兇多吉少。
5月12日,記者在鄭州人民醫院肝外中心見到了臉色蠟黃、身體極度消瘦的許臣金。半年前,他被查出患有原發性肝臟腫瘤,手術后醫生囑咐他要每月一復查,如果病狀復發會很危險?!耙驗榧依锔F,身體也沒啥大的感覺,就沒當回事兒。農村人皮實,不想住院,主要是怕花錢。我的肝已經嚴重硬化無法再耐受手術,這一回,要想活命,只能換肝……”他說。
然而,20天過去了,沒有任何與許臣金匹配的肝源供體信息。
許臣金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陳主任,我想把我的肝捐給他,求求您救救他吧。”到鄭州人民醫院后,一天晚上,許臣金的妻子李秀英突然跑進肝外中心主任辦公室,跪在陳國勇面前號啕大哭。
聽說母親要給父親割肝,許臣金的兒子和女兒堅決反對。
在山東打工的女兒許義珍辭掉工作,匆忙趕到鄭州,和哥哥商定要代替母親給父親捐肝?!斑€是我贏了……”李秀英的武器是“死”,只要孩子敢捐肝,她就死在他們面前。
在李秀英眼里,丈夫許臣金是個勤勞、顧家的好男人。“結婚22年了,他從沒有動過俺一指頭,俺村多少男人打老婆,有的都是用皮帶。他有點啥好吃的都是留給俺,多少年都是拾別人的衣裳穿,可是給俺和孩兒們買衣服他很舍得。他脾氣好、心眼好,對爹娘,對姊妹樣樣都想得周到……這輩子嫁給他俺很知足,別說要我的肝,把我身上的啥給他我都愿意,就是我死了,他也得活著……”李秀英眼里流淚臉上在笑。
李秀英說,她知道割肝風險大,但她別無選擇?!皟鹤觿偝杉?,他是唯一的勞(動)力。俺閨女太小,以后還得嫁人,還得生兒育女,讓孩子們少點啥還不如叫我去死。”她算來算去算到自己。
聽說妻子兒女爭相給自己捐肝,許臣金以死相逼拒絕手術。但他一個人的“死”,終究未能抵擋過妻子和兒女們的“死”。
令人感嘆的是,經過各項檢查、評估后,許臣金妻子和兒女的肝源居然都與他配型成功。
到底用誰的肝?一家人最終聽從了陳國勇的建議:“首選母親,如果母親肝體不夠用,再在孩子中間選?!?/p>
[一級戰備]
醫院13個科室主任親自“上手”
經查驗,李秀英的肝臟重量有1260克,不但能完全滿足丈夫需要,而且剩余肝臟仍可保留正常功能。
兩臺手術方案,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據陳國勇介紹,每個人能夠正常存活下來,其身體的肝臟重量必須達到自身重量的0.8%~1%。在這個安全范圍內,肝臟質量和功能才能滿足正常分泌、造血和解毒需要。
醫院實施手術前,須對雙方適應證和禁忌證等做全方位的醫學評估,不但要保證受體肝移植后能很好發揮功能,更要確保供體安全。
鄭州人民醫院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因為活體肝無法稱重,李秀英體內的肝臟體積要借助影像和射頻等儀器完整診查和精細計算,所有條件都完全滿足后才能進行手術。
經查驗后,體型瘦小的李秀英的肝臟重量居然有1260克,不但能完全滿足丈夫需要,而且剩余肝臟仍可保留正常功能。
鄭州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對這例手術進行了討論,李秀英救夫義舉感動了與會專家,不少人眼含熱淚。
5月7日,手術評估、影像數據、倫理書證等全部材料上報河南省衛生廳。很快,倫理審定獲得我省8位器官移植專家全票通過。
5月12日下午,鄭州人民醫院院長周玉東召開全院ICU、麻醉科、手術室、彩超、放射科、輸血科、檢驗科、藥劑科、設備科、整形科、醫務科、總務科等13個科室聯席會議,要求科室主任一律親自上手,并選用了4個“金牌”麻醉醫生。
[供體稀缺]
不得已的活體移植令人無奈
“此次為許臣金家人動刀實出無奈,因為供體稀缺,病人已經等不了多長時間了。”陳國勇說。
據了解,活體供肝移植手術是目前全球肝移植手術中的尖端技術,嚴格的術前評估、精細的外科技術和術后完善的護理以及對并發癥的妥善處理,尤為重要。因這種手術關系到兩條人命,國內很多醫生把它視為“禁區”。
1989年,巴西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活體換肝”,隨后,日本也成功開展了活體肝移植技術。
國內第一例活體肝移植始于1995年,而成功實施第一例活體右肝移植是在2001年,主刀醫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肝臟移植專家王學浩教授。
據國內頂級肝移植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肝膽外科主任鄭樹森院士闡釋,相對于尸體全肝移植,活體肝移植對外科技術的要求更高。供、受體雙方都面臨手術風險和發生并發癥的可能,從倫理學角度看,供體的安全尤為重要。因此,供肝的評估與獲取作為最關鍵的技術移植,一直是醫療移植界的關注焦點。
河南省境內,無論是做活體肝移植還是活體右肝移植,陳國勇帶領的團隊都堪稱精英。對此,陳國勇說:“我個人沒任何地方值得褒揚,我只是有幸帶領了一個優秀的隊伍。”
但是,臨床曾參與甚至主刀過數百例活體肝腎移植的陳國勇,并沒有手術成功的喜悅?!盎铙w器官移植是不得已而為之,移植器官首先應來自尸體器官,而后才是親屬活體移植。此次為許臣金家人動刀實出無奈,因為供體稀缺,病人已經等不了多長時間了?!?/p>
昨天下午5點56分,看到手術室打開大門,一直等候在門外的許義珍站起身來,踉踉蹌蹌撲向摘下口罩的陳國勇。陳國勇臉上的表情告訴她,爸媽安全了。許義珍再也無法隱忍,失聲痛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