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截至昨日晚上7時,距4月29日下午事發已經11天了,被困西興拉雪山中的3名徒步穿越峽谷人員依然音信全無,先后出發的4批救援隊伍發回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面對艱難的救援歷程,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雪崩事故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救援指揮部)昨日下午再次向上級有關部門發出書面報告,請求動用直升機參與救援。
最新播報:
A
3名被困者仍無消息,救援預備隊成立
自從3名被困人員的位置——北緯29°44′511″、東經95°12′15.66″(注:昨天指揮部發布坐標有誤,這是新改的正確坐標)被確定后,很多熱心網友和驢友對救援進展都抱著期許,但昨天卻未能傳回進展明顯的消息——
自從5月7日發回已經翻過4座山的消息后,截至昨日晚上7時,最先攜帶衛星電話進山搜救的第2批救援隊已經3天未按要求向后方指揮部報告信息。
昨日下午,5月7日早晨進山搜救的第4批救援隊給救援指揮部打來電話說,繼2天翻過2座雪山的報告信息后,他們昨又翻過了一座雪山,到達了一處名叫“竹子林”的地方。
在此情況下,救援指揮部昨日下午召集各工作組開會,決定成立救援預備隊,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預備隊成員主要還是從邊防、消防、巡防人員以及一些戶外生存經驗豐富的農牧民中挑選,總人數15到20人。”米林縣派鎮鎮長丹增昨日下午介紹說。
救援指揮部負責后勤保障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副總經理谷金榮說,除了必備的壓縮食品外,他們準備的物資還包括200斤糌粑(炒熟的青稞面粉)。
救援艱難:
B
救援指揮部再次發出直升機申請報告
事發以來,各方對動用直升機救援的意見一直十分關注,特別是面對當前艱難的救援過程,動用直升機的意見在網上呼聲甚高。
“千呼萬喚,真希望盡快能夠落實。”對此問題,脫險的驢友孫會濤說,“對山地救援,直升機是一種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即便無法到達被困地點,但在運送傷員方面,肯定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山地等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救援,必須利用高科技才能提高效率,直升機已經是十分必要的裝備。這次雪崩山難,直升機能早投用一天,被困3人就會早一天生還。”與本報記者一起抵達派鎮的河南戶外救援總隊總隊長“歲月無聲”說。
昨日下午,在本報記者和熱心老鄉的多方聯絡下,有關方面已同意調派直升機參與救援,但需要事發地政府向有關方面遞交書面申請。
昨日下午,本報記者將這一消息告知了救援指揮部,救援指揮部當即向林芝地區行署秘書一科發出了書面報告,并逐級上報。
此前,據米林縣副縣長、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楊波講,他們曾經就直升機使用問題向上級部門發出過申請,但沒有收到回復。
“現在,我們跟大家的心情一樣,都希望直升機能參與救援。”救援指揮部有關負責人昨日下午受訪時說。
脫險者說:
C
“你他奶奶的要給我活著出來!”
“我母親一直不知道我被困的事,昨天我母親看電視時,突然聽到‘孫會濤’的名字,一看是我,當時就哭著給我打來電話。”昨日,孫會濤說起母親,眼眶有點濕潤,“讓老人操心了。”
這兩天,孫會濤接到了上百個親朋好友的電話,“連十幾年沒聯系的老朋友都給我打來了電話。”孫會濤說,“雖然當時徒步五天四夜報信時,胳膊、小腿處有些小傷,但現在已經愈合,沒有網上流傳的那么嚴重,我的身體已恢復正常。請大家放心。在此借助大河報,向關心我的老家朋友和救援人員表示感謝。”
雖然身體恢復良好,但孫會濤依然憂心忡忡。在藏區特有的湛藍高空下,他常望著雅魯藏布江下游連綿的雪山發呆,“魏峰受傷最重,11天了,他還好嗎?還有,那兩個友好的向導,他們也還好嗎?”
“別想了,你要相信他們的意志力,他們不會有事的。”為讓孫會濤放松心情,記者曾連續呼叫他,他都一聲不吭,動也沒動,過了許久,他才猛地扭過頭,出聲回應。
“你要問我現在對魏峰想說啥,我想說,‘你他奶奶的要給我活著出來!’話雖糙點,但我就是這樣想的。”孫會濤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