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以地攤為主,每天休息五六個小時,一直沒時間補拍婚紗照……
記者 喬偉輝 實習生 高鴻鵬 文圖
核心提示
昨天下午3時,鄭州交警楊華民走進了新浪河南演播室,進行本報聯手新浪微博做的“微訪談”。1個小時的訪談中,老楊與粉絲互動,“吐槽”(網絡詞語,意指發表看法和感想)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
新浪河南媒體負責人趙亮稱,近期,大河報推出的系列報道《一個人的立交橋》,以及央視等媒體的報道,讓楊華民的粉絲數量嗖嗖地往上升,十幾天多了5000多粉絲,總數已超過2萬,是河南民警中的“微博第一人”。
訪談結束后,記者對走出演播室的楊華民和他的妻子時玉鐲進行了追訪。
[現狀]
知名度越來越高,仍做“最好的自己”
微訪談
@張喜成微博: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楷模會給你帶來壓力嗎?
楊華民:肯定有壓力,但我還是我,做最好的自己。
@未了塵緣: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你難道不想多掙點錢,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楊華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被物質所左右,人總要有一點兒追求,簡單、純粹、快樂、積極、向上、向善、向好。
記者追訪
這幾天老楊很忙,忙著領各種獎,忙著參加各種活動,忙著在領獎和參加活動之余站好自己的崗。
樹大招風。隨著媒體的連續報道,老楊的名頭越來越大,隨之出現的是一些風言風語。“凈出風頭,就數他能了!”“太敬業了有啥好處?還不如想法掙點錢實在。”近日,記者也陸續聽到一些流言飛語。
對此,老楊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既然選擇了交警這一行,就只關心交通安全。很多家庭因交通事故被毀,“我體會到沒有生命,什么都沒有。用心去呵護生命,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他也想掙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比如一些所獲獎項的獎金,他會照單全收。他認為,那是社會對他工作的一種物質化肯定。
記者問他,有沒有在更大的舞臺上施展拳腳的想法,比如當領導管更多的事兒。他笑著說:“我現在不是領導嗎?我管了3個民警和十幾名協管員!”
[生活]
每天休息五六個小時,午餐以地攤為主
微訪談
@鄭州小調:楊哥,中午看到你午餐就是那么一碗簡單的青菜面條,你一句不喜歡吃肉,讓我們無地自容。感覺你的飲食營養不夠,希望在營養飲食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你能做到嗎?
楊華民:做不到。
@神筆馬良MM:楊sir辛苦了,您每個月能休息幾天啊?每次看到一早您發的微博報路況,我都心疼啊,真的!
楊華民:全年無休息,每天只有五六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記者追訪
去年7月,記者用3天時間第一次深入采訪楊華民時,跟著他吃過一頓午餐——一碗拉面。
記者了解到,他早飯和晚飯都是在家吃,妻子時玉鐲親自給他做,午飯就在崗上湊合。花園路與農業路交叉口的小飯店,他如數家珍,最喜歡吃地攤。“我原來最常去一家米皮店,但前一段大河報報道了這家米皮店的黑幕后,再也沒去過。”他說。
談起楊華民的吃穿,時玉鐲直嘆氣。她告訴記者,由于不停地在路口走動,老楊一年能穿破五六雙警用皮鞋,他不舍得花錢買衣服,一件夾克穿了13年。
對于清貧的生活,老楊直言愧對妻子。“去年我答應給她買戒指,由于孩子上大學花了七八千塊錢,沒買成;我答應和她一起補拍婚紗照,也因為沒錢沒時間,一直沒拍成。”老楊說,妻子是他最堅強的后盾,沒對他抱怨過生活的苦。
記者回憶起去年到老楊家里采訪時的情景:他家的沙發是結婚時買的,靠背上蓋了一條干干凈凈的破毛巾被。木質的茶幾掉了好幾塊漆,茶幾腿上的邊條也松動了,被一圈又一圈的黃膠布纏著。
“現在,冰箱壞了3個月了,他都不給我修!”楊嫂還是有“抱怨”的,“明知也指望不上他,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快9點才回來,哪有時間修啊!”楊嫂又自嘲似的否定了自己。
[身體]
一半是黑人,一半是白人
微訪談
@某某薄荷:楊大哥,怕曬黑不?
楊華民:原來是個小白胖孩兒,現在曬成小黑孩兒了。男人不怕黑。
記者追訪
“太陽越來越毒,汗濕的警服已經貼上了脊背,他下意識地往上提了一下袖子,露出了一小截被衣服遮住的胳膊——與曬得烏黑發亮的小臂相比,露出來的那段上臂白得有點夸張,好像他一半是黑人,一半是白人。”這是2010年夏天,記者在路口觀察他后寫下的一段話。
沒當交警時,老楊是個“白孩”。時玉鐲說,相親時,他很白,人也精神,看著白白凈凈,憨厚老實,就跟了他。
雖然黑,但老楊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天都要換一身新衣服,換六雙白手套,臟一點就換新的。”時玉鐲說,家里有個裝手套的筐,放了幾十雙洗好的手套,整整齊齊疊了六沓,他出門時直接拿就行了。
“生活再清苦,我都不會離開他。”時玉鐲說,她最擔心的是丈夫的身體。老楊在崗上被轎車撞飛過一次,被摩托車拖倒過一次,全身多處有傷,聽力也很差。長期站崗,他雙腿的靜脈曲張也很嚴重,腿上常年一塊黑一塊青的;他脫發也很嚴重,頭頂已是“四周一圈鐵絲網,中間是個飛機場”。
對此,老楊嫌楊嫂多嘴。他說他當兵出身,入警后又在當年的防暴隊(現在的特警支隊)里摸爬滾打,還練過氣功,身體棒著呢。
[妙招]
電動車應盡快上牌 治堵“單行”為王
微訪談
@優格同學:老楊,對管理“小電電”(電動車)有何妙招?
楊華民:盡快實行上牌管理。
@小龍女2012幸運連連:地鐵開始修了,花園路的擁堵會否更嚴重,不知道是否有相應的措施應對?
楊華民:“單行”為王。
@LV明天LV:楊哥,花園路往農業路方向不可以左轉,但是可以左轉調頭,是不是啊,早就聽說可以調,但一直沒敢調過,都是到農科路調的頭。
楊華民:花園路農業路口四個方向均可調頭,調頭的條件是:一、不得影響正常行駛的車輛通行;二、必須確保安全;三、有調頭條件,比如直行紅燈,對面無來車;第四:東西雙向在避讓BRT的前提下,可以借助BRT車道直接調頭。
記者追訪
在老楊眼中,鄭州市目前的交通總體情況還是又亂又堵。“堵是必然的,不堵是不正常的,因為車多路少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交通參與者的交通意識沒有根本性的提高。”
老楊認為,解堵最重要的,不是擴建多少路,而是每個交通參與者都要“走對路,站對位置,看對燈”。作為交通管理者,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和“路與車的供需矛盾”。
動機
微
為了可愛的粉絲們
本報聯手新浪
解讀另類老楊
昨晚8時50分,記者打車去農業路與天明路交叉口附近的夜市,出租車的電臺正在播放楊華民做客FM98.6的節目。
的哥段治化跑了十幾年的車,是楊華民的粉絲,開了名叫“我是幸福平凡人”的微博,就是為了關注他。聽記者說是楊華民的粉絲,段治化竟說:“這一趟算我送你,不要錢。”
楊華民的粉絲太可愛了!
為了讓粉絲們有更多了解他的機會,本報聯手新浪微博,共同將老楊請進了新浪河南的演播室。
數據
微
粉絲已有2萬
渴望突破10萬
在訪談中,老楊稱最喜歡和大家微博互動。
@“未了塵緣” 提問:“老楊,網上聊天是不是比指揮交通還累喲。”老楊說,網上聊天當然很輕松,可惜這樣的時間太少,只有晚上下班回家以后,或者公交車上有座位時才能坐下來和大家互動。
@癡心小丑提問:“鄭州擁堵的路還有很多,喜羊羊是否考慮去別的路口呢?讓那些不守規矩的灰太狼都不再有邪念。”楊華民說,他可以和同事一起努力,也愿意與大家一起努力解決,他還主動邀請大家粉他,“做喜羊羊的粉,堅決打敗灰太狼。”
訪談結束后,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楊華民。他稱與粉絲互動很“過癮”,為了通過微博提高市民交通文明意識,他希望擁有更多粉絲,盡快實現他“擁有十萬粉絲”的夢想。
楊華民的微博經過了新浪實名認證,名字就是“楊華民”。親們,如果您認同他,或者想更多地了解他,快點粉他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