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發展研究院發布《中原經濟區競爭力報告(2011)》
□記者 鄭松波
本報訊 4月21日,由我省中原發展研究院編撰的《中原經濟區競爭力報告(2011)》(以下簡稱《報告》)在鄭州正式發布。此《報告》是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我省統計數據最為詳實的一次匯編,也是我省主要經濟領域及各省轄市經濟競爭力在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經濟發展的一次總覽。我省經濟實力在全國及中部六省的排名、18個省轄市經濟實力的座次,在報告中一目了然。
1
全國、中部六省排名 河南均不占優
根據《報告》,2010年我省經濟規模競爭力綜合排名在全國處于第23位,比2009年下降了4位。
在我省的經濟指標中,2010年處于全國上游的有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額是我省經濟規模競爭力的強勢指標;處于下游的指標有7個,分別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增長率、人均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額、人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財政總收入增長率、人均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均為劣勢指標。
在中部六省中,2010年我省經濟規模競爭力綜合排名處于第5位,比2009年下降了1位。
2010年,我省18個省轄市的具體排名從高到低為:鄭州、洛陽、新鄉、許昌、三門峽、焦作、漯河、安陽、 南陽、平頂山、開封、濟源、鶴壁、信陽、商丘、濮陽、周口、駐馬店。
2
專家預計2013年我省排名將躍升
《報告》主編、河大經濟學院院長、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告訴記者,河南經濟規模競爭力綜合排名的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機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在2008年以前,依靠能源、原材料、初級加工等,我省經濟持續穩定提升,排名也比較靠前;經濟危機后,能源、原材料的優勢被山西、內蒙古等占據,而我省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擴大,生產成本急劇提升,對經濟增長造成了拖累。
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我省競爭力排名回升提供了強大動力,經濟轉型的力度也在逐漸加大,對外的吸引力、產業的承接轉移都有很大進展。一些勞動密集型、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企業急速成長,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發展勢頭良好。
耿明齋預測,2011年我省排名仍會處在低位,但回升勢頭會更加明顯。到2013年,我省排名會明顯躍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