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累計獻血約2萬毫升
“大家都獻血,用血就不愁了”
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兒子,每月至少需要輸4個單位的紅細胞。
可是用血越來越緊張,媽媽想,我去獻血,兒子和需要用血的人就不會那么犯愁了。
兒子身患血液病
11年前的春末夏初,家住新密青屏街的徐炎枝永遠難忘。
2001年,13歲的兒子李中陽在緊張復習,準備考初中,但鼻子頻繁出血,后來發展到大口吐血。后來,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告訴他們,孩子患的是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就是說,孩子的造血系統出了問題,生產不出正常的血細胞,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本來,徐炎枝有個幸福的家,兒女爭氣,學習成績都很好,夫妻二人辛勤操勞,一心一意培養孩子上學。之后,為了患病的兒子,醫院更像家。
母親堅持獻血近2萬毫升
李中陽平均每個月需要輸4個單位(一個單位200毫升)的紅細胞。
可是從2007年開始,她感覺兒子用血越來越緊張。徐炎枝和丈夫想出一個辦法,自己去無償獻血。“如果大家都去獻血,兒子和需要用血的人就不會發愁了。”徐炎枝說。丈夫獻了兩次后,體檢發現身體不好,徐炎枝就獨自擔當起無償獻血的責任。徐炎枝獻的是血小板,一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于800毫升鮮血,5年來,她已獻出24個單位血小板,相當于19200毫升鮮血,平均每年獻血3840毫升。
搶救病人時,血小板能救命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董秀娟說,血小板兩次捐獻時間要求間隔一個月,血小板是救治患者生命的有力武器,“在搶救病人時,1個治療單位的血小板幾乎可以挽救一個生命”。
如今,李中陽每個月的治療費都在5000元以上,這個家已經負債累累。本來成績很好的妹妹,為了給哥哥治病,初中沒畢業就工作了。徐炎枝到處打零工,加上護理兒子,每天忙得團團轉。但她記著,這幾天又可以去獻血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