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名大學生打工“受騙”,每人一千多元的工資“不翼而飛”
學生當勞力,被倒手“賣”4次
大學生打短工你必須知道的4點提醒
清明節前的一天,張冉帶著其他5名同學來到晚報投訴,他們及其他同校的163名同學,通過鄭州芊樾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去上海打工一個月,最后拿到手的工資每人都比約定少了1000多元。
讓張冉一直眼圈紅紅的原因是,他是其中27名同學的組織者,他內心覺得自己對不起同學們。
可是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大學生們嚴重缺乏對于自我權益的維護常識,面對混亂的勞務中介市場一籌莫展。
記者 辛曉青 實習記者 蘇春梅 實習生 劉歡
張冉是河南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是鄭州芊樾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該校的代理商,今年寒假他和另一名代理商共同組織該學校共163名學生到上海打工。
1月6日,張冉等同學乘坐公司包的大巴前往寧波,出發前臨時接到通知換地方到上海。到上海后,鄭州芊樾公司將學生們交給上海瑞杰勞務派遣公司,然后瑞杰又將學生交給東亭公司,最后東亭公司把學生安排在日騰電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日騰一廠)務工,工期直到2月6日。
大二的馮廣順說,按照當時說定的算法,他的工作算上加班等,應該拿到2939元工資,但實際只拿到了1651元,少了足足1288元。跟馮廣順一起來報社投訴的女孩蘇彩榮也說:“我在那認識一個叫蓉蓉的女孩,是陜西一個學校的學生,也是寒假工,跟我一樣的崗位,加班時間比我少了將近一半,最后拿了2700元的工資,而我只發了1700元。”
分別經過2月17日和3月20日分兩次發放打工一個月的工資后,這批學生發現,工資只有1000多元,按照原來說定的工資計算方法,每個人都足足少了1000多元。
張冉找鄭州芊樾的閆鵬一協商多次,閆承諾帶他們去上海討要說法,但一直沒有成行。
記者撥打上海瑞杰的法人李杰和副總經理李曉輝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這些行話,你注意到了嗎?
北京中勞網信息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曹錄寶先生介紹,在招工的過程中,勞務公司的用工合同中存在許多“行話”,這些行話行內人一看就懂,但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講卻很難識別。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快速決定加入打工,中介往往采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語言吸引打工者。
“管吃管住”:吃住是管了,但要收費,不是“免費管吃管住”。
“免費加餐”: 只是加班時才免餐。
“吃飯免費”:飯是免費,但菜卻要錢。
“報銷路費”:來時報銷回去你自己掏。
怎樣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
提醒之一:不論是與中介還是與工廠簽訂合同中,學生都要注意合同或者協議的細節,有疑問的地方一定要咨詢清楚,比如“同工同酬”,工資由誰發放等工資細則。同時對于“同工同酬”也要了解清楚具體的標準。
提醒之二:學生要有強烈的團體意識。在工作過程中,如果學生發現實際情況和之前所說不一樣,單靠代理商的力量不夠,學生應該動用集體的力量大家一起解決,用曹老師的話說:“代理商還是學生。”
提醒之三:學生應該盡量選擇大型的勞務派遣公司。因為大型的勞務派遣公司信譽好,收益也不錯,一般不會發生過分嚴重的扣費狀況。
提醒之四:如果條件許可,學生最好是直接和工廠簽訂臨時用工協議。
不翼而飛的工資,到底丟在哪兒?
針對這個投訴,記者采訪了北京中勞網信息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曹錄寶先生。他說,這批學生經過了3個中介機構倒手,目前勞務中介市場出現一兩個中介倒手現象比較常見,但是像這次的3個中介倒手還是很少見的。
“一般所經中介倒手越多,不明扣費就越多。”曹先生說。
從張冉處,記者了解到,一般用人單位會給直接提供工人給自己的中介機構一定的費用作為信息費,而這個信息費的行情大概是在600元到700元。中介再給學校代理這個環節一部分費用。只是在此事件中,先后涉及3個中介機構和1個學校代理,等于學生被倒手4次,因此情況更為復雜。
由于張冉、芊樾的說法各不相同,而瑞杰和東亭聯系不上,綜合分析,此次學生們的工資及學生管理費可能是這樣的流程,由工廠發放給東亭,東亭扣取一部分費用后將工資給瑞杰,瑞杰從中扣取自己的費用及芊樾的費用后,工資發給學生。瑞杰給芊樾信息費,再由芊樾從信息費中給代理人張冉信息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