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生男青年站在16樓的樓頂
以幫其聯系女友為由,轉移手機時消防隊員將其救下
頻有青年為情輕生,心理專家建議加強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記者寧田甜 實習生趙方園文 記者許俊文圖
閱讀提示
因感情問題,男青年一時想不開,站到了16層高樓樓頂。就在他和救援人員僵持約3小時時,民警和消防人員利用遞給他手機的機會,趁其不備,將其從危險地帶拉回。昨日中午,鄭州市北環路和索凌路交叉口附近發生此事。
市民不免疑問,為何總有青年因感情問題發生跳樓輕生的事情?對此,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突發險情
為情輕生 輕生青年登上16樓樓頂
昨日中午12時20分許,鄭州市北環路與索凌路交叉口西北角一臨街高樓樓頂,一名男青年站在樓頂外側的狹窄平臺上,情緒激動。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青年背對北環路,站在樓頂的外側平臺上。因他站立的位置外側無任何防護設施,情形危險。記者乘電梯抵達樓頂平臺。此時,消防隊員、派出所民警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正在現場救援。其間,東風路派出所民警荊艷艷不停勸說著他,但男青年一直情緒激動。旁邊的救援人員則不停地打電話,聯系男青年的朋友、家人。
男青年所站的小平臺呈半圓形,面積約半平方米,僅能容下一人,四周無任何防護。該男子一直情緒激動,阻止救援人員靠近。“男青年喝了酒,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現場的消防隊員說,“想不開是因和女友產生感情問題,事發后,其女友聯系不上”。
下午3時5分許,只聽眾人大喊“快拉好他”,男青年被消防人員拉到樓頂安全地帶。民警荊艷艷說,勸說過程中,民警以幫該男子聯系其女友為由,將他手中的手機要了過來。用完手機后,將手機故意放在距離男青年稍微遠一點的地方,讓其彎腰去拿。就在男青年探身取手機時,附近的消防人員趁其不備,沖上前一把將其緊緊拽住。被救后,男青年已體力不支,一直趴著大哭稱要見女友。
隨后,男青年被帶回派出所接受勸說。據了解,該青年20歲左右,住在附近的老鴉陳村。因不同意與其相處約半年的女朋友分手,才沖動做出此舉。
市民看法
跳樓輕生,“是對自己生命的漠視”
昨日中午,記者發現,在事發現場,停有消防車以及急救車。較之以往,圍觀此事的群眾不多。僅有幾名群眾站在路面上往樓頂張望。而在事發現場所在的小區院內,圍觀此事的居民也幾乎沒有。
對此,附近有市民表示了他們不同的看法。
“動不動就想跳樓,見怪不怪了,這事現在也太多了。”一名市民說。
“他們就是心理太脆弱了,這樣太極端了。這樣做對自己生命太不負責。”市民徐先生稱。
針對此事,有市民認為:“一跳樓,消防、派出所、交警等社會資源全都要集中過來,而且動輒需要耗費幾個小時,某種意義上,這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心理素質差的人真應該好好接受挫折教育才對,這樣做是對自己生命的漠視”。
專家建議
加強挫折教育,青少年應增強抗壓能力
記者搜索發現,年輕人因感情問題跳樓、跳橋輕生的事情,多有報道。
對此,有社會學家表示,選擇危險、極端方式處理感情問題折射出部分年輕人心理脆弱。不光是感情方面,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遇到壓力首先要找準壓力源頭,動不動就跳樓自殺是懦弱的表現。
作為家長和老師,也應注意教育方式,現在賞識教育備受推崇,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挫折教育嚴重不足,要讓孩子多經歷風雨。
針對此現象,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蔡勁林認為,就外部因素而言,社會壓力大是主因,來自競爭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年輕人心生焦慮,缺乏安全感。其次,從內部因素來講,年輕人抗壓能力弱,遇事難以獨自承擔。成長過程中,難以將挫折轉化為動力,遇到困難往往消極對待,自我否定。另外,社會對生命教育的缺乏,也是年輕人處事極端的因素。
針對青年人存在的心理問題,蔡勁林建議,社會和家長都應加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使年輕人珍惜生命。家長要調整家庭教育理念,增強青少年的抗壓能力。另外,青少年自身也應擴大交往面,加強人際互動,學會與人分享、傾訴。
線索提供劉先生新聞熱線96211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