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萍實習生黨豪杰
本報訊今天是第十二個世界睡眠日,讓我們一起走近被睡眠困擾的人們,關注我們的睡眠健康。
◆12歲男孩總犯困,不是春困是“睡病”
昨天上午,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記者見到了經常“春困”的趙東升。趙東升的媽媽介紹說,東升最近總貪睡,在同學家玩游戲,中途竟倒在地上睡著,甚至有幾次吃飯時也趴在桌子上打起呼嚕。
“這種情況是發作性睡病。”醫院睡眠呼吸障礙診療中心主治醫師況紅艷說,發作性睡病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白天嗜睡,不分時間、地點犯困。
據介紹,美國、日本及歐洲的科學家對發作性睡病均有較早的研究,且多數患者治療后明顯好轉。而在我國,實際到醫院就診的人數并不多,這意味著,許多患者誤認為這種癥狀是睡眠不足或春困所致。
◆學習壓力大,16歲中學生經常失眠
16歲的柳娜(化名)是失眠族中的一員。去年中招,柳娜考入鄭州某重點中學,隨著科目增多、競爭激烈,娜娜壓力非常大,父母又給她報了周末輔導班。
昨日,在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病房內,娜娜告訴記者,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試很不理想,此后她開始睡眠不穩,容易驚醒,白天無精打采,經常犯困,成績急劇下滑。媽媽楊女士說,過年期間,娜娜連續幾天睡不著覺,容易發脾氣。
“患者有嚴重的焦慮傾向。”醫院副院長于海亭說,如果發展下去,還可能引起抑郁癥。
◆心理門診就診人群中80%患者失眠
于海亭表示,中學階段的青少年,由于學習等各方面壓力大,容易失眠。此外,中老年人、教師、警察、醫護人員等幾類群體的失眠現象也較為普遍。據統計,醫院心理門診就診人群中,80%患者都飽受失眠困擾。
近來,可和情商、智商比肩的“睡商”也被人們關注起來。據了解,法國科學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睡眠時間長短關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時者,61%的人功課較差,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者僅占39%;而每晚睡眠10小時者,76%中等,11%成績優良。
于海亭說,睡覺時做噩夢、驚醒、夢游,乃至失眠,都是睡眠障礙的表現。失眠不僅對健康造成危害,而且預示身體的其他器官存在病變。
專家提醒,春天氣候多變,天氣干燥,居民可適當使用加濕器。每天應按時睡覺,保持8小時睡眠時間,22點至凌晨2點入睡會達到最佳狀態。如果長期失眠,應及時就醫。(線索提供邢永田席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