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造成的全球經濟嚴峻局勢又開始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壓力,外部需求不足持續擴散再次波及河南工業,如何全力化解影響河南工業平穩增長的多重不利因素?這需要加快轉變河南工業粗、短、散的傳統發展方式,重點調整偏傳統、偏重化、偏上游、偏低端的傳統產業結構,著力提高河南工業主導產業的新型化、延伸度、鏈接度、集中度和配套本地化,以創造新優勢增強河南工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由低水平重復擴張向新型的高水平提升
河南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靠兩條腿走路。一是直接引進新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項目及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實施一批科技重大項目,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推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先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二是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及企業,發展壯大河南工業主導產業,從河南工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主要還是以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為主,以直接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輔。依托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主導產業新型度。如依托具有雄厚產業基礎的裝備制造業優勢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同時,引導鄭州、洛陽、安陽、新鄉、平頂山、南陽等老工業基地把產業、技術與人才優勢移植到新型工業產能上來,強化老工業基地在河南工業轉型發展中的支撐力。
從聚集產業鏈上游向產業鏈下游突圍
河南工業的主導產業大多聚集在產業鏈上游,雖然近年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工粗放、層次低端、產業鏈短的狀況有所改變,但主導產業偏聚產業鏈上游的格局并未改變。要改變這一狀況,主導產業要著力在高加工度環節、增值環節、瓶頸環節、關鍵環節、配套環節上尋求突破,重點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配件制造、鋁深加工、食品、輕工、新型建材等產業推進產業鏈上游向下游延伸擴展。從整體上改造提升具有傳統優勢的化工、有色、鋼鐵、紡織等產業,形成有市場有競爭力的新產能,推動上游產業改造提升,全方位帶動相關產業良性增長。把產業延伸度作為判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企業點式發展向鏈式發展轉變
實現點式發展向鏈式發展轉變,關鍵不在于企業空間集合,而是要提高優勢主導產業內部企業之間的產業鏈接度。一是產業集聚區、產業基地、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努力由點式企業集合發展方式向鏈式企業集聚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園區和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產業鏈接度,形成完整的無縫對接高效能產業鏈。二是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產業鏈帶動力的“蜂王型”龍頭企業,帶動與產業鏈配套的“工蜂型”企業集聚發展,形成產業鏈式集聚發展的合力。三是要積極引進能與傳統產業進行鏈式對接的,屬于新興產業的企業或項目,以增量改造存量,帶動傳統產業更新改造和轉型升級,逐步用新型產業鏈替代傳統產業鏈。
由產業分散形態向集中形態轉變
河南優勢主導產業實現由分散到集中的途徑,需要抓住當前世界工業和中國工業布局在“后危機時期”面臨全面調整的歷史機遇,一是推進產能整合。全力推進優勢主導產業產能整合,擴充先進優質產能,減少傳統落后產能,推動生產要素向先進優質產能與新興領域集中,加快形成河南工業發展新優勢。二是推進企業整合。通過戰略重組、購并、參股、托管等資本運作方式,做大做強帶動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提高主導產業集中度,培育更多“航母”企業和航母艦隊型集群,進而提高主導產業競爭力。三是推進資源整合。支持大型企業或戰略聯盟企業群,集中開發儲備域內外礦產資源。出臺具體政策,控制和集中企業采礦權,支持大型企業或戰略聯盟企業群加強對鉬、鎂及各類稀土等資源的礦山資源儲備和精礦產品儲備,增強河南工業發展后勁。
由依賴跨區域采購向本地配套供應轉變
河南工業主導產業必須加快改變本地產業鏈配套程度低的局面,大幅度縮小龍頭企業采購半徑,形成主導產業本地產業鏈高比例配套布局。一是支持龍頭企業強化自控核心環節、發展外包一般環節,提高龍頭企業對整條產業鏈的影響力,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構建產業分工合作網絡;二是積極引導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的產業分工合作網絡,支持龍頭企業向本地工業企業延伸資金鏈、產業鏈與技術鏈,帶動河南工業企業提高配套能力;三是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共建配套產業園區,共同培育一批配套型中小企業,政府對此要在土地、審批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四是在招商引資中要重點引進產業鏈瓶頸環節、缺失環節以及與本地產業鏈形成對接的環節,支持本地中小企業與入駐的高端項目間形成分工合作關系;五是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積極嵌入本地產業鏈,鼓勵工業企業發展研發、設計、售后服務等服務增值環節,強化金融服務、專業物流等對現代產業分工網絡的支撐能力,促進本地產業鏈與本地服務鏈協同耦合發展,提高本地產業分工合作網絡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