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孝道曾經被作為傳統的道德標準決定官員的晉升。近年來,各地不斷掀起官員孝道考核浪潮,如河北魏縣、四川平昌、陜西渭南、山西河津等。
□記者 吳戰朝 田園
委員建言
省政協委員王位東:
去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為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被寫進了《老年法》草案,強調除物質外,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精神關懷。建議把講孝道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考核內容之一,凡考核不合格(不孝敬父母)者,一律不得擔任領導職務。以此方法選拔優秀人才擔當重任,形成人人講孝道的社會風氣,使中華民族講孝道的傳統美德代代發揚下去。
此提案在本報官方新浪微博發出后,引起網友的熱議。
正方
不孝敬父母的人,怎會對人民負責?
@__LuckyStar__:太有必要了,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怎么會對人民負責,幫百姓做事。
@木木00521:是的!百善孝為先,這個有必要。
@地下室宅男:肯定得列入標準啊,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你還指望TA為老百姓做點什么貢獻?夢吧!
@AngelCat:同意試行,建議科學制定量化指標。
@大宋老臣民:無孝即無德,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不能擔任領導干部。
@張老虎:在世風日下的今天,這個提案的出發點很好。所謂不孝,是個通俗的說法,在法律意義上,不孝就是不贍養老人。我國刑法明確規定,對于拒絕扶養老人,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官員不孝,按法律就有可能被判刑,這樣的人也絕不能當領導!
反方
孝不孝道一家之事,公不公道一國之事!
@南海漁民V: 孝不孝道一家之事,公不公道一國之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Chase000me:根本不需要列入考核內容。因為這是行為道德高尚人士的基本要求,若做不到就是“丑聞”,當然要下臺。
@無敵民兵:量化指標怎么定,誰來統計,怎么統計?怎么量化?如果不能量化,則考核在技術上完全無法實現。
@王連軍律師:道德問題能制約干部腐敗嗎?
@Lion耿:這怎么考核呢,你家人要當官,組織來人問你他孝不孝,你能說不孝嗎?
@RF若風:出發點很好,但是,孝與不孝如何判定?標準在哪里?如果一味地要讓某些人孝,那么“偽孝”的誕生就不足為怪,甚至會屢見不鮮了……就像道德和法律的關系一樣,法律有標準,但道德最多只能算有原則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