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
拿出更多的錢,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提高待遇
到2015年,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579.4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5.71%,也就是說,不到7個河南人中,就將有一位老年人。解決養老問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縮影。
昨天,在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長郭庚茂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我省將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待遇。
□記者 譚萍 王燦
【報告摘要】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為實現全社會老有所養奠定堅實基礎。將國有、集體企業“老工傷”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障范圍。規范完善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婦女兒童事業、老齡事業、殘疾人事業。
【百姓故事】 俺也和城里人一樣,能拿“退休金”了
“親戚們說,只要把孩子參加養老保險的證明寄回去,俺以后每月就能領60塊錢的養老金了。”60歲的張巧菊來自南陽市王村鄉鄭崗村,在鄭州幫兒子照看孩子,見到她時,她正往老家打電話問咋領養老金的事。
張巧菊口中的養老金,來自我省實施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的,不用繳費,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農村居民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張巧菊說,以前聽說城里人退休后能拿退休金時,村里人很羨慕,“沒想到現在俺也和城里人一樣,能領‘退休金’了”。
不僅能拿“退休金”,張巧菊也和城里人一樣,享受到醫保的實惠了。張巧菊說,她前些日子剛給老家的親戚打電話,囑咐他們別忘了給她交新農合的錢。“這報銷比例還在不斷往上調呢。”張巧菊樂呵呵地說。
【代表、委員熱議】 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不斷提高待遇
社會保障歷來被稱為人民生活的“安全網”、社會運行的“穩定器”。
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常委朱誠身說,關注弱勢群體,特別是認真做好城市低保和農村養老保險等工作事關社會公平、正義。政府應在繼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同時,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拿出更多的政策和資金,來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政府著力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有所養政策惠及更多人的決心和努力。
省人大代表董廣安則認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還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她舉例說,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為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的父母對抑制人口過快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今這些父母到了退休年齡,在對他們的生活保障上,建議政府出臺政策,體現獎扶。
作為省人大代表,信陽代表團的劉祥是進城務工農民的一員,對新農保有著最切實的感受。他說,目前新農保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沒有實現對接、未形成補貼梯度等。“雖然這些問題是全國共性的問題,但河南作為第一農業大省、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如果能率先嘗試解決或者提出解決方案,創立一個對全國有啟發的‘解決新農保存在問題的河南模式’,將是一大貢獻。”
【報告追訪】 今年“全民養老”覆蓋面突破6000萬人
今年,將有更多的人和張巧菊一樣,享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實惠。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突破3000萬人,500萬符合條件的老人人均領取養老金60元左右,列入國家試點縣數、參保人數、領取養老金人數均居全國第一。
今年,我省的目標是,力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突破6000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突破1250萬,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突破2200萬,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突破700萬。此外,還將繼續調整我省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平,結合實際提高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待遇標準,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等問題,將各類關閉破產困難企業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范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