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1日17: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有歐洲體貌特征的驪靬村村民羅英和孫建軍與游客合影。 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8月1日電 “期待有一天帶著家人一起去意大利‘認親’,看看真正的古羅馬。”被外界一直稱作“古羅馬后裔”的甘肅永昌人孫建軍告訴記者,從爺爺到自己,黃頭發、藍眼睛的體貌特征總是和當地人“格格不入”,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歐洲血統”。
孫建軍出生于絲路古道旁的一個叫“驪靬”的偏遠小村落,這里2000年以前叫“者來寨”,位于金昌市永昌縣。近幾年,這個小村落突“火”了起來,不僅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接踵而至,游人也紛至沓來。
原來,這里居住著一群“與眾不同”的人,他們雖說漢語,戶籍也上寫著漢族,但卻長著“金發碧眼”。隨著考古發掘、學術研究地展開與深入,這個歷史謎團逐漸被揭開。
驪靬,是中國古代對古羅馬的別稱。2000多年前,古羅馬軍團兵敗卡爾萊,6000余人突圍后神秘消失,成為世界歷史之謎。上世紀40年代以來,經過中外歷史學家考證,突圍后的古羅馬軍團無法西返,一路向東,經多年輾轉,后被西漢王朝安置在今永昌縣者來寨,設置驪靬縣。
圖為孫建軍向游客介紹家鄉以及自己和“古羅馬”的故事。 魏建軍 攝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羅馬軍團后裔逐漸融入華夏民族之中,也逐步形成了神秘、傳奇、包容、和平的驪靬文化。一直以來,驪靬文化以其傳奇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神秘感吸引著史學、文學、影視等各界的關注。
孫建軍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小時候就發現,自己和身邊的伙伴不太一樣,同學們老叫他“外國人”“大鼻子”。隨著自己逐漸長大,通過看書、看電視得知,自己和“古羅馬人”還真有“血緣”。于是,渴望得到真相的他,一直在查閱研究與其相關的資料。
和孫建軍一樣,43歲的羅英一開始也對自己的身體十分好奇,身體魁梧、體毛濃密,加上一副被全臉胡包圍的藍眼睛,用他的話說,像極了曾經“古羅馬軍團”里的將軍。穿著“戰袍”,手握兵器,羅英向南來北往的游客講述著他與“古羅馬”的故事。
從種田到“導游”,羅英和孫建軍逐漸成了村里的旅游“形象大使”,他們不僅向游客推介著自己的家鄉,也為曾經來過這里的“古羅馬軍團”代言。羅英告訴記者,現在意大利人每年都有來這里,他們也好奇,自己的祖先為什么會踏上這片土地?
羅英說,見了雖然不認識,語言也不通,但感覺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他們也說我們是他們的“親戚”,然后就帶著好奇之心去家里坐坐。“去一趟意大利費用太高了,這個親戚‘認不起’。”羅英說,但如果有機會,還是想去一下。
據甘肅永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閆文俊介紹,早在2015年,永昌縣就與意大利博拉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永昌縣以驪靬文化為主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進一步加強與博拉市在旅游、文化、科技、農業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升驪靬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意大利羅馬市中心一處地鐵建造工地發掘出兩千年前羅馬帝國時代農場遺址。發掘的文物部分將在當地博物館展出,另一些將成為圣約翰地鐵站裝飾的一部分。(原標題:意大利修地鐵挖出古羅馬農場)
原標題:倫敦發掘古羅馬時期骸骨似為中國人 或將改寫東西方文明交流史 第1頁 :古羅馬墓地發現兩具中國人骸骨 資料圖:英國古羅馬墓中發現的遺骸。原標題:倫敦發掘古羅馬時期骸骨似為中國人 或將改寫東西方文明交流史 第2頁 :將改寫東西方文明交流史 資料圖: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古羅馬時期的墓葬。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應該是最符合想象的意大利:可以上溯到古羅馬和中世紀的歷史、富庶而時尚的城市、葡萄酒、橄欖油、奶酪和帕爾瑪火腿的故鄉。
以展示中國秦漢時期以及塞浦路斯羅馬帝國時期社會風貌的《中塞文化對話展》近日在塞浦路斯利馬索爾考古博物館精彩亮相,并持續展出的今年12月14日。
本月12日,德國洪堡大學考古學家盧卡·朱利安尼(Luca Giuliani)稱,此為20世紀工匠制作的假貨,因古羅馬時期不存在描繪男子間性愛紋飾的餐具。朱利安尼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表演講,說:“在其他羅馬銀質餐具上,沒有類似同性題材。
當地時間2016年5月16日,意大利羅馬發現的羅馬廢墟。這處營房可追溯至公園2世紀,占地900平方米,擁有39個房間,包括一個100米的走廊。這處營房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占地900平方米,擁有39個房間,包括一個100米的走廊。
當地時間2016年5月16日,意大利羅馬發現的羅馬廢墟。這處營房可追溯至公園2世紀,占地900平方米,擁有39個房間,包括一個100米的走廊。這處營房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占地900平方米,擁有39個房間,包括一個100米的走廊。
圖說:2013全球墮胎政策地圖,由紅、淺黃、深黃到綠色,自由度相應增大。美國最高法院在1973年裁定墮胎合法,大多數州規定妊娠24周左右,也就是胎兒在子宮外也能存活之前,婦女都有權利選擇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