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2日17:38 來源:新華網
一款普通的手機瀏覽器,不開啟定位權限就無法正常使用;一個普通的手機輸入法,拒絕它收集你的信用卡號和密碼等個人信息就不給你用……
繼手機APP被媒體曝光過度獲取用戶權限后,一些軟件開發者不僅沒有改正錯誤,還耍起了“強制索權”的蠻橫。
是用戶真的“對隱私不敏感”,還是沒有選擇余地?新華社記者對時下流行的一些APP進行了隨機測試。
APP玩套路:不授權不給用
“我想掌握自己的流量使用情況,所以下載了一個電信營業廳APP,結果要使用它我還得授權它讀取我的通話記錄,允許它撥打電話,甚至允許它修改我的通話記錄。”提到新近下載的這款掌上營業廳,杭州的胡先生顯得非常生氣。
記者在華為應用商城中搜索這款名為“電信營業廳”的APP時發現,該APP有1億次的安裝數量,綜合評分為兩星半。在下載該軟件并安裝完成后,APP彈窗提示記者:
應用程序將訪問傳輸手機號碼、IMSI、IMEI、MEID、手機型號等設備信息,系統驗證通過后提供安全免密登陸、讀取用戶位置信息、讀取手機通訊錄、獲取通話記錄、撥打電話、發短信、修改聯系人、調用攝像頭、改變WLAN狀態及錄音等權限。如用戶點擊不同意,則自動退出該應用。
在記者點擊同意后,該應用又提出四項用戶授權,分別是:存儲、電話、通訊錄和位置信息。在申請電話權限時,對話框下方小字注明“具體包括:讀取本機識別碼、讀取通話記錄、撥打電話、新建/修改/刪除通話記錄等權限。”在記者點擊“禁止”按鈕后,該APP彈出對話框顯示“請在應用信息-權限中開啟電話權限,以正常使用。”也就是說,用戶一旦拒絕授予該權限,則整個應用都無法使用。
在實際測試中,如用戶不授權電信營業廳APP“讀取并修改通話記錄”,則該APP無法正常使用。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申請通訊錄使用權限上,系統提示該權限包括:讀取聯系人、新建/修改/刪除聯系人等權限。
網絡安全專家在對該APP進行檢測時發現,雖然用戶在初次安裝使用該APP時僅有4項權限提示,但是其向用戶主張了70項子權限。較為敏感的子權限包含修改通訊錄、讀取聯系人、錄音、修改通話記錄、撥打電話、發送短信以及下載文件并不顯示通知等。
經測試,電信營業廳APP向用戶索取共計70個子權限,其中包含諸如撥打電話、發送短信、修改通訊錄等多項敏感授權。
網絡安全專家認為,作為一款掌上營業廳APP,向用戶索取諸多與主功能不相關的隱私權限并不恰當。而諸如撥打電話等權限,一旦被惡意程序利用,有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撥打付費電話,給用戶帶來財產損失。
“強制授權”成常態
折射行業“數據之爭”
記者就上述“強制授權”的技術問題采訪了四葉草安全移動安全專家田銘。田銘認為,某些強制授權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例如基于位置服務的交友軟件必須開啟定位功能才可以正常使用,電商類軟件則需要獲取用戶設備的唯一ID,來控制優惠券的發放范圍。
田銘說,對一些企業而言,強制授權雖是一種必需行為,但也是一項風險行為。在大數據時代,獲取更多的用戶信息是一個趨勢,例如通過“獲取設備安裝軟件列表”權限了解到用戶的手機中同時安裝了哪些軟件,既可以了解競爭對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還可以實現對該用戶標簽化,可應用在之后推廣營銷信息的分發中。
專家指出,在“大數據決勝”的背景下,一些互聯網企業將線上消費者視為大數據掠奪的重要資源,超范圍攫取用戶隱私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表示,除手機APP主動索權外,一些企業利用“格式條款”將諸多索權隱匿在連篇累牘的用戶協議中,這樣的做法也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張威說,獲取的消費者信息越多,能繪制的消費者畫像越精準,從而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
360企業安全研究院院長裴智勇認為,企業通過索權在取得消費者信息后,數據保存和利用也存在安全隱患。一些企業的數據庫缺乏有力的安全防護,在遭遇網絡攻擊時容易造成用戶數據的泄露。
裴智勇指出,企業內部對數據查詢、輸出的授權也存有安全隱患,近年來也多次出現知名互聯網企業“內鬼”泄露消費者隱私事件。
不可聽之任之
對“強制索權”說不
專家認為,針對互聯網企業線上侵權形式日益多樣化,有關部門可通過落實監管、細化法律法規、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等方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張威建議,在網絡安全法已經對線上消費者的隱私信息、用戶權益等內容作出原則性規定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可結合當前線上消費者權益遭受侵害的新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細化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監管責任。
張威表示,在一些國家,企業如侵害用戶合法權益,可能面臨“天價”集體訴訟,因此不敢貿然逾越雷池。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有關監管機構理應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罰,以在行業內起到警示作用。
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張翼騰律師則對“格式條款”中可能涉及的“霸王條款”提供了解決方案。
他認為,互聯網企業雖然在運作方式上有別于傳統產業,但是依然沿用了傳統行業的格式條款來約定雙方權利義務,不利于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他建議,未來可指導行業對合同進行“可變化定制”,告別“一攬子授權”模式,由消費者根據需求自行決定是否讓渡相關權益。
田銘建議用戶,在初次使用某款APP時,審慎對待該APP聲索的每一項授權。在下載相關軟件時,應在正規安卓市場選取,不要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
你用新聞APP看著新聞,突然一條廣告闖入視野,里面推薦的內容正是你之前在某購物APP上搜索過的商品;你用理財APP做投資,從那以后,各種推薦股票、基金的電話便絡繹不絕,一些來電甚至能準確叫出你姓甚名誰……
1月3日,支付寶開放年度個人賬單查詢之后,芝麻信用“搭便車”讓消費者“被選擇”授權獲取個人信息的事實在網上曝光。隨后,中國人民銀行約談支付寶和芝麻信用。
上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省消保委)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訴訟,指控百度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新京報記者查詢多位手機用戶的APP發現,大部分APP都開啟了“讀取本機識別碼”權限。
一款APP要想最終獲取成功,贏得用戶的信賴和黏性,選擇下載并長期使用,而不是下載之后很快卸載,歸根結底,APP自身要具有其他APP所沒有的優勢,“內容為王”在任何行業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可轉債申購雖然激活了不少休眠賬戶,不過受節日的影響,10月份券商APP活躍度并沒有得到提升。
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既要從應用商店入手,在應用軟件的上架審核上把好關,讓過度索權的APP無法上架,又要加大懲處力度,抓到一起處理一起,尤其對于涉及人群廣泛的違規索權軟件要重懲并廣而告之,讓其他互聯網企業不敢再抱有僥幸心理,方能改善目前APP過度索權的局面。
未來網8月10日消息,“目前這個涉黃APP平臺上的內容已經都被下線了,平臺上現在沒有任何東西。日前,未來網記者曝光了一款名為“看了又看”的APP,該平臺上充斥這大量的未成年人黃色圖片和視頻,8日記者再次登錄該APP,發現平臺上的黃色內容已被全部下線。
后面的長城轎車駕駛員不認:“可不是我追尾,是前車溜車,估計是錯掛了倒擋,我還按喇叭提醒他了。”相持不下的倆人選擇報警,不到5分鐘,鄭州市交警四大隊三中隊協警王崟鑫、候奇緣到場。
最快5分鐘搞定。
僅僅是2017年4月至5月,短短1個月的時間內,該犯罪團伙控制的公司賬單流水高達1.2億元,每天有上萬人被騙。
近期,鄭州市公安局桐柏路分局偵破一起利用電腦APP形式,大量向qq群、微信群發送帶有賭博游戲二維碼圖樣的下載軟件,登錄注冊就送金幣為誘餌吸引客戶參與,開設網絡賭場的團伙案件。抓獲嫌疑人25名,刑拘17人。
近日,鄭州東站對站區內所有的自助售票機進行了全面升級,這次升級后所有的售票機都將支持銀聯云閃付功能。旅客通過自動售票機購買車票時,除了可以使用現金、銀行卡、支付寶支付票款外,現在還可通過銀聯云閃付支付相應的票款。
通過海量的企業證件偽造虛假身份,利用微信、支付寶對代理商的審核不力,域名、APP的監管不嚴,色情APP迅速成為網絡詐騙中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黑色產業。” 在實名制、社會信用體系逐步完善的今天,詐騙團隊依然可以利用多個領域的漏洞制造虛假身份,高效詐騙。
男子用打車APP叫車遇天價,1公里路程花了一千多。最近,家住西安南郊的張先生遇見了一件怪事,就用打車軟件打了一次車,沒想到卻花了一千多元。張先生:“唉,活了三十年沒打過這么貴的車,我平常打車最多十塊錢,一月一號用易到花了1200多元。
初一學生家長丁女士也對APP做作業點贊:“這種方式挺新鮮的,讓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