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5日20:30 來源:重慶商報
昨天早上,送了很久外賣的薛大哥,遇到了自己送外賣以來最奇葩的事:他送早餐給金科十年城小區(qū)的甘女士,結果等了半天,沒有等到甘女士來領早餐,卻等到了甘女士的回復:早餐不要了,請你吃了。
薛大哥告訴記者,他后來了解到,原來是甘女士因一周三天早餐喊外賣,結果讓婆婆非常不滿意,當天早上又因為她喊外賣,導致婆媳鬧了矛盾,婆婆還給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她再喊外賣,自己就回老家。最終令甘女士連付了款的外賣也不敢要了,只好送給外賣哥吃。
女子喊了早餐外賣 不來領請外賣哥吃
外賣哥薛大哥負責金科十年城、龍湖源著、天鄰風景等附近小區(qū)的外賣配送。昨天早上9點,他再次給金科十年城小區(qū)的甘女士送早餐,到了小區(qū)大門口,他給甘女士打電話。
“我連續(xù)打了3次電話,每次她都掛了。”薛大哥說,甘女士是他的一個老顧客,平時經常喊早餐外賣。他以前早上送到小區(qū)大門口,都是她自己下樓來取早餐回家。
薛大哥在寒風中等甘女士來領早餐。但十多分鐘過去,薛大哥仍沒見到甘女士下樓。這時,他的手機突然收到甘女士發(fā)來的一條短信:早餐不要了,請你吃了。
“我剛好沒有吃早餐,既然她請我吃,我就吃了。”薛大哥說,大約30分鐘后,甘女士還給他打來電話表示歉意,說早上讓他在寒風中等久了,并表示由于婆婆不滿她早上經常喊外賣,當時兩人在鬧別扭,不方便下樓領早餐,所以才把早餐送給他吃。
女子有時忙不過來
被迫去喊早餐外賣
昨天上午,記者通過薛大哥提供的電話聯系上甘女士。甘女士不是很愿意說家里的事,經過記者多次做思想工作,她才說一些家里的事。
甘女士今年28歲,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說,大兒子今年5歲,在南橋寺讀幼兒園,每天早上7點20分起床,她要給兒子穿衣,督促他洗臉、漱口等。
“兒子早上一般吃雞蛋加麥片,或牛奶加雞蛋。”甘女士說,等自己把兒子早餐安排好,2歲的小女兒又要起床,自己又要給她穿衣、洗臉、漱口。把女兒收拾利落,奶粉兌好給她吃,自己馬上又要送兒子去學校。等送了兒子回家,差不多已經到了9點,這時婆婆往往還沒有吃早餐。有時忙不過來,甘女士只好喊早餐外賣,到家就可以和婆婆一起吃。
婆婆不滿意兒媳喊早餐
揚言再喊外賣就回老家
“老公每天開車上班晚了很堵,于是他都提前到早上7點出門,到了單位才吃早餐。這樣,她一個人就要帶兩個孩子,非常忙碌。”甘女士解釋說:“婆婆已經79歲了,由于擔心婆婆手腳不靈活出事,便沒讓婆婆做飯,只是在她送兒子去學校時,婆婆照顧小女兒10到20分鐘。
甘女士說,從今年9月開學以來,她一周要點兩到三次早餐外賣。雖然老公比較支持自己,但婆婆一直都不滿意她喊早餐外賣。“其實,我點早餐是怕婆婆餓到了。因為我送兒子去學校回來都差不多9點了,再做早餐,差不多要到9點半了。但婆婆對此一直不理解,最后還對我說:‘再喊外賣,我就回老家’,讓我好傷心。”
聲音
婆婆: 喊外賣浪費錢,寧愿自己做
昨天,記者見到了帶著女兒和婆婆在小區(qū)里散步的甘女士。甘女士的婆婆告訴記者,她知道媳婦為了照顧兩個孩子,辭職專心帶孩子很辛苦。
“每天早餐都是二三十元,太浪費錢了,自己做耽誤不了多長時間。”甘女士的婆婆說,她不挑食,早上簡單吃點什么都可以,去外面點餐,“我又心疼錢,寧愿自己做。”
這時,甘女士在旁邊笑著說:“媽,我不是怕你餓著了嗎?錢用了可以賺,你餓生病了就劃不來了。”
老公:
支持老婆做法也要兼顧母親
甘女士的老公傅先生提到老婆和母親之間為了點早餐鬧矛盾的事,很是無奈。傅先生說,他上班較早,而老婆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很辛苦。而母親年紀又大了,做飯困難,他夾在中間很為難。老婆也理解他,他也經常勸母親,但老人家心疼錢,很難說服。
“我還是支持老婆的做法,太累了,點早餐可以輕松一些。”傅先生說,但母親有自己的想法,我只能多做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多勸一勸她。
分析
專家: 消費觀念不同引發(fā)婆媳“大戰(zhàn)”
對此,重慶社會學專家譚剛強表示,甘女士與婆婆因點早餐鬧出的問題,其實是婆媳之間兩代人消費觀念不同引發(fā)的婆媳“大戰(zhàn)”。譚剛強說,甘女士今年28歲,而婆婆已經79歲,兩代人之間的消費觀念相距甚遠。媳婦會緊跟潮流,喜歡新的消費模式和行為,而婆婆會守舊保持節(jié)約。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網購、提前消費,喜歡點外賣、團購等新的消費模式和行為,這些新的消費觀念與老人們提倡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念相悖。一回、兩回,老人可能覺得沒問題,但時間久了,老人就會抗拒。這也折射出兩代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而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化解家庭矛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兒子要多與母親進行有效溝通。
調查
七成80后選擇喊早餐外賣 八成老人選擇在家做早餐
昨天,記者隨機對21名80后進行了采訪,發(fā)現有15名年輕人會選擇點外賣早餐。記者又對36名5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發(fā)現,超過25名老人不會喊早餐外賣,而選擇在家做早餐。
天鄰風景的80后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本來就忙不過來,還要做早餐,太浪費精力了,點早餐外賣和自己購買早餐回家吃沒有什么區(qū)別。她說,現在很多人都不在家吃早餐,而是在路上隨便買點早餐吃,或者到達單位樓下再吃早餐,這與喊早餐外賣回家吃有什么區(qū)別呢?
而龍湖源著小區(qū)的陳婆婆表示,做早餐很簡單,而且花的時間也不多,可以在家自己做早餐。“年輕人主要是懶,找借口不做早餐,想自己在早上多睡一會兒覺。其實他們可以提前一點時間起床把早餐做好。”陳婆婆說,關鍵是自己做的早餐可口多了,外賣肯定沒有自己做的好吃。
早點鋪、奶茶店、路邊菜攤……市民日常生活與食品生產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簡稱“三小”)密切相關。對于未辦理登記從事生產經營的小作坊、小經營店,食藥監(jiān)管部門責令限期辦理登記手續(xù);逾期不辦理處500元罰款。
網絡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面形成直接沖擊,二者的消費人群高度貼合。很多原來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輕人,正是網絡消費的主力軍。現在,隨手一點、網上支付后就可等來一頓美食,這個過程甚至比泡方便面還簡單。
如果規(guī)則是公平的、市場是正義的,其實,誰都不需要“溫柔以待”,只要以理相待、以誠相交就好。畢竟,溫柔這件事終究沒有規(guī)則靠譜。
傍晚,一位送外賣的大叔因送餐(魚粉)超時被退單,他自掏腰包承擔這單的費用,但還是被訂餐顧客投訴了。王師傅表示,當得知那名顧客投訴自己時,他很難過,因為被投訴意味著可能要被處以200元以上的罰款,而他當外賣騎手3個月從沒被投訴過。
食品安全無小事,雖然“代辦入駐”目前似乎還未帶來食品安全問題,但如果不早治、不嚴治,不排除一些無證餐館會入駐外賣平臺,這將給外賣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日前,南京市交管局推出《加強外賣送餐電動自行車管理的若干措施》討論稿,擬從準入門檻、監(jiān)管、獎懲、保障等方面規(guī)范外賣送餐員的交通行為,并對平臺管理方提出要求。
河南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張浩說,“順豐和同行業(yè)其他快遞公司一樣遇到了在人員招聘方面的困難。張浩說,“順豐實行的是計件制的工資體系,能夠為新入職的員工提供完整的薪資待遇方案。
騎著“電驢”、統一著裝,大街小巷、往來穿梭……國慶中秋“雙節(jié)相遇”,閑下來的“吃貨大軍”,潛力再一次釋放。
穿著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員,開始成為不少城市新的風景。不過隨著外賣越點越多,用過甚至還沒用過就扔掉的一次性餐具也越來越多了。
一些商家寧可在用餐者的口味偏好上花心思、下功夫,怕出錯,比如少糖、少油、不要香菜等,但是對于放不放筷子的問題,則抱著“寧可信其要、也不信其不要”的心態(tài)。
外賣行業(yè)的“白色污染”固然要及早治理,但原罪“宅生活”及外賣產業(yè)的詭譎思維,也該好好思量思量了。
目前已經是火藥味十足的兩大外賣平臺之間將是繼續(xù)燒錢的“加時賽”還是由資本主導的“點球大戰(zhàn)”,也將成為影響行業(yè)下一階段發(fā)展的關鍵。
記者在多個路口蹲點卻發(fā)現,外賣小哥違反交規(guī)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在閔行區(qū)七莘路與寶南路交叉口,短短1小時內竟有50多名外賣小哥闖紅燈。在短短1小時內,大概有80多名外賣小哥違反交通法規(guī),其中逆行的有50多人,闖紅燈的有30多人。
8月24日,餓了么成功收購百度外賣,兼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仍以獨立品牌和運營體系發(fā)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
這幾天,打算在網上訂外賣的用戶發(fā)現,美團外賣客戶端上新增了一個“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選項。如果給這個選項打了勾,就表示不需要使用筷子、餐巾紙、牙簽等一次性餐具。對擁有龐大用戶的美團外賣來說,這樣的舉措將大大減少一次性餐具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