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2日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諾亞”醫院物流配送機器人在病房內配送醫療物資。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在沙特誕生——
人工智能時代,你會被搶走“飯碗”嗎?
本期主持:曹雅欣點評嘉賓:
優達學城總裁:Sebastian Thrun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
媒體人:楊瀾
百度總裁:張亞勤
評論員:高路、翼飛
知乎用戶:眠眠委托人:高先生方 式:讀者來電話 題:人工智能已經占領了我們的生活:手機、手表、掃地機器人甚至智能冰箱,還有更高級領域的應用。無人超市出現,收銀員崗位減少;無人駕駛出現,未來或許沒有專職司機……新聞里說,未來20年內,可能會有更多的機器人投入到生產中。我們與機器人生活在一起將不再是電視中或者是小說中才有的情節,那么機器人會不會搶了我們的飯碗?
你能想象嗎?機器人也有合法身份了!10月25日,在沙特舉行的未來投資計劃大會上,索菲婭(Sophia)成為第一個擁有沙特國籍的女性機器人,“她”也是世界上首位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婭不僅能夠應答各種提問,還能以幽默的話語調節氣氛,剛剛面世時甚至說出了“毀滅人類”的話語。
隨著人類在人工智能領域探究的深入,隨著“阿爾法狗”陸續打敗世界各大棋王,人們開始期待,什么時候才能有和人類一樣,有一個完全獨立人格的機器人出現;同時,也開始擔心,這樣的機器人會不會成為像電影中的“終結者”那樣,對人類造成威脅。人工智能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機器人來做朋友嗎?他們會搶走人類的飯碗嗎?
樂觀派人工智能讓生活更高效
索菲婭的出現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到了人們關注的風口浪尖上。盡管人們仍在判斷沙特的真正用意,但業內普遍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人工智能發揮的作用將是舉足輕重的。最先受到人工智能顛覆的領域,將包括制造業、零售業、醫療和金融四大方面,并將在每一類行業里創造出新的優勝者和失敗者。
優達學城總裁 Sebastian Thrun
未來,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將和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帶來的改變一樣,讓我們可以變得更為強大。它將把我們從不需要動腦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比如每天你在辦公室中不斷重復做著的很多工作。在未來,律師可以浪費更少的時間去尋找資料,花更多的時間去進行創意性思考;醫生的誤診將大大減少,他們可以更好地診斷人類疾病,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病人交流而不是用來盯著皮膚組織樣本。
評論員 高路
沙特給的這個稱號更多是榮譽性質的,不代表人工智能真的達到了這么高的境界。索菲婭看起來很逼真,但說到底不過是工程和芯片技術堆砌起來的。
大家都很熟悉的機械狗,能像狗一樣奔跑,踢它一腳,甚至能做出真實世界中狗的反應,外表引人恐慌,但就其科學原理而言,并不神秘。手機做得再精致它仍然是手機,機器人做得再逼真,它仍然是機器。所以,過分的擔憂大可不必,我們不妨換種心態來欣賞索菲婭帶來的震撼,這是人類文明的成就,不是對機器人的肯定,恰恰是對人的能力的肯定。
悲觀派機器人導致大眾失業
談笑風生的索菲婭看起來的確很像人類,擁有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的皮膚:使用了名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制作,臉上的毛孔大小能達到4至40毫微米(十億分之一米),和人類基本沒有差別。“大腦”中的計算機算法能夠幫助它快速識別面部,并和人進行眼神交流。不止如此,索菲婭還能理解語言和記住與人類的互動,包括面部。如此“智能”,人類的工作有多少會被取代?
創新工場董事長 李開復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會不可避免地對就業造成沖擊。很多崗位和職業會逐步消失,例如銀行出納員、客戶服務代表、電話銷售員、股票和債券交易員等,甚至律師助理和放射科醫生這樣的工作也會被這類軟件所取代。與工業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沖擊并非單純指向某些特定崗位和職業,如傳統制造業中的手工藝者被流水線工人所取代;或只會使用紙張和打字機的秘書被精通電腦的個人助理所替代等;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是對現有職業和工作版圖大規模顛覆。毋庸諱言,其中大部分為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崗位也將面臨挑戰。
評論員 翼飛
霍金在英國《衛報》的一個專欄中寫道:“工廠自動化已經讓眾多傳統制造業工人失業,人工智能的興起很有可能會讓失業潮波及中產階級,最后只給人類留下護理、創造和監督工作。”AI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但對普通人來說,這意味著失業和不確定性,因為他們的工作逐漸被機器取代。
科技已經摧毀了許多傳統制造業和藍領崗位,下一步可能對中產階級帶來類似的災難。據一份花旗銀行與牛津大學合作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報告預測,美國47%的就業崗位可能被機器人代替。在英國,這個比例是35%。在中國,該比例高達77%,而在經合組織國家,平均57%的工作崗位將實現自動化。
人工智能大勢所趨無需回避
支持者憧憬著人工智能給生活、工作帶來的極大便利,反對者則認為人工智能將如同科幻電影《終結者》《黑客帝國》中的“天網”“矩陣”,最終統治人類。尤其是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谷歌AlphaGo等人工智能程序相繼出現,更是讓這種爭論愈演愈烈。而爭論的出現,更證明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我們無法回避,也不該回避。
媒體人 楊瀾
我想到采訪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吳恩達時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認為人工智能會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我有時打比方,人工智能就是未來的電能。”我非常認同吳教授的說法,未來人工智能就會像水、電一樣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不僅僅是一個媒體的噱頭,而是我在接觸人工智能后由內而發的感受。在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的時代,它將融入我們的生活,無所不在。
知乎用戶 眠眠
讓我們回憶一下,互聯網剛剛進入人們視線時的情況吧。身邊大部分人還在讀著紙質報紙,認為盯著電腦屏幕閱讀大段內容會“頭暈眼花”。買東西還會去好幾家店比較價格和質量,認為在網上買東西只是噱頭:“不親自感受就敢下單?”是的,互聯網方興未艾的時期,人們既對它的到來感到沖動和興奮,又有著一種抗拒和抵觸,因為它來得太快,勢如破竹一般將過去的生活模式從細節完全改變。
而如今,人工智能想必是下一個時代的關鍵詞。在過去,人工智能是科幻小說里的東西,哪怕是早幾年,我還記得對著蘋果手機的Siri說話,覺得這是多蠢的一種東西。然而,當越來越多不可思議的人機互動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里,當“阿爾法狗戰勝”一位位圍棋天才,我們只能說,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能終歸服務于人
基于他者能和人類平等甚至凌駕于人類的假設,人類已經創作了諸多科幻作品。比如《動物莊園》講的是一群動物把人類趕出社會,《美麗新世界》里人成為技術的產物,動漫科幻片《瑞克和莫迪》的其中一集,也同樣講述寵物狗具有人工智能后,和人類形成沖突。但跟這些作品里的混亂相比,機器人有可能形成更為具象的威脅,特別是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當下,人類的危機感前所未有地加重。這些憂慮,真的有必要嗎?
百度總裁 張亞勤
AI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變革性的力量,它正在改變我們所做的一切。“智能”和“智慧”是兩個概念,前者是人類腦力的延伸,后者則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所特有的優勢。作為無機物的機器想要達到智慧的層次是很難的。不過,讓機器模擬人類的情感和表達既有可能,又有價值,情感計算也已成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茁壯分支。
對于人工智能,我們不應恐懼,但要有意識地關注其可控性。和其他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技術一樣,只要確保相關研究不會走上歧途,就不至于產生大的惡果。人類智慧造就人工智能,所以最終人工智能還是要為人類所用。
優達學城總裁 Sebastian Thrun
我不會只是因為AI能作出更好的決策,就放棄我的自主意識。我想我們創建AI的目的,是讓它為人類服務,而不是取代人類。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智能AI可以讓我們更聰明,更好地讓我們完成自己的工作。機器和AI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知識更豐富,記憶力更好,更快地信息和經驗。所以對于AI,我不會持悲觀態度,我實際上很樂觀。從這個方面看,我們人類保持終身學習會越來越重要。AI會越來越聰明,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被落下。
在這個時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BBC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aelOsborne和Carl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復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里,不聞天下事。以下是最易被替代的職業(按概率大小排序):
電話推銷員打字員會計保險業務員銀行職員接線員前臺客服人事保安房地產經紀人99.0% 98.5% 97.6% 97.0% 96.8% 96.5% 95.6% 91.0% 89.7% 89.3% 86%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以下是最不易被替代的職業(按概率大小排序):
保姆健身教練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律師、法官牙醫、理療師建筑師公關心理醫生教師、酒店管理者8.0% 7.5% 6.2% 4.5% 3.8% 3.5% 2.1% 1.8% 1.4% 0.7% 0.4%
如何實現行業創新向東方的轉移,在經濟全局下如何構建產業新體系,后發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決定著機器人產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也是這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核心議題。
目前,機器人已經在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大量取代了人力勞動,如果不是因為成本原因,可能在絕大多數體力勞動領域,人力都可以讓賢了。
6月2日,記者從洛陽市工信委獲悉,洛陽市日前出臺《洛陽市2017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確定了未來幾年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研究人員稱機器人失敗原因是不懂社會常識 有意讓它參加高考)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高三學生在討論與“高考機器人”比拼的試題。” 學生們并沒有見到自己的對手“高考機器人”,2個小時的考試結束后,雙方的成績出爐:43名學生平均分106,而這位“高考機器人”只有93分——剛剛及格。
沃森機器人來中國“坐診”啦!一時間,沃森機器人在中國成了“紅人”。
機器警長還能對環境中各位置溫度進行實時探測,實時監測車站內空氣質量和溫濕度,提前發現火災等安全隱患。
南京中院機器人項目負責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這個乍聽起來有些“科幻”的場景,預計2017年2月將成為現實。王祿生稱,這一項服務就是將司法大數據運用到司法輔助、辦案參謀、智能咨詢及決策分析等環節,可以形象地稱之為“阿爾法法官”。
迎賓機器人在門口迎接問好、校園內不斷行走的小機器人憨態可掬、幾十臺人形機器人翩翩起舞……這不是科幻大片,這是鄭州市三十四中正在舉辦的首屆“制匯節”的現場。
11月21日,記者從省工信委獲悉,2016年河南機器人產業“十百千”示范應用工程示范項目和示范企業正式公布,河南森源電氣股份公司的環保氣體絕緣開關設備生產線柔性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等12個機器人示范應用項目、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公司等16家機器人應用示范企業、鄭州科慧科技股份公司等14家機器人推廣示范企業最終入圍。
一臺名為小胖的機器人突然發生故障,在沒有指令的前提下自行打砸展臺玻璃,最終導致部分展臺破壞,更為嚴重的是,該機器人還砸傷了路人,從網上曝出的圖片中我們看到,受傷者已經被擔架抬走。小胖機器人原為4-12歲兒童研發,主要用于教育目的,不過目前看來這款機器人具備極大的缺陷,家長們也不會放心將自己的“心肝”交給它。
美女機器人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 秀外慧中知識淵博
當觸屏電腦、手機以及各種智能產品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時,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卻成為觸屏科技發展的直接受害者。在付沐白的母親陳女士看來,女兒不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學習機器人的時候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太懶,不想打掃家里,沒關系的啦,智能家居掃地機器人可以幫你,讓你躺在床上看著它幫你掃地。是懶人推動了智能家居的發展,這句話貌似非常有道理。所以,可以從當下逐漸被普及的掃地機器人來一窺智能家居懶人生活大變革。
工程師忘記關門 機器人出逃走上大街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研制出一款新型機器人代替助教為學生們授課。沃特森是IBM超級電腦沃特森的分析系統,從今年1月份以來,它就開始幫助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們解決畢業論文中遇到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