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農民可以得到些什么?)
土地承包到期之后怎么辦?隨著十九大報告的公布,這個爭論塵埃落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蘇州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副教授徐文華用“定心丸”比喻這句話。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業發展脈絡中,第一輪土地承包制是1983年開始的,承包期15年,第二輪則從1997年開始,承包期30年。也就是說,在這個農村人口幾近一半的農業大國,2027年土地承包期滿之后怎么辦,這絕對令人關注。
“再延長30年,(這)意味著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長期不變,對穩定農業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有長期意義。”徐文華告訴記者,大多數農民盼望政策穩定,不希望政策多變,中央作出這個決策也是適應了農民的需求。
在城市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資源管理的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張軍也分析,之所以定為30年而不是更長的期限,則是為了把土地承包制度穩定在一定年限,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張軍肯定“延長30年”帶來的好處。今年7月,他在湖北某縣調研農地產權與農戶施藥行為的關系,他發現,如果農地產權期限短,農民會加劇對土地的使用,不重視土地的休養生息,相反,在擁有穩定而長期農地產權的地方,農民更愿意采用生物農藥、農家肥等方式耕種土地,減少化肥的使用。
“就像你自己的東西,產權在你手里,你肯定愛惜;如果是借來的,可能就不會這樣。”張軍總結說,對國家的土地利用也是這樣,承包期的延長會帶來一種保護,“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個好處則體現在農業經濟上。在張軍看來,由于農業生產周期較長,對于農民來說,延長30年的承包期,可讓他們根據30年不變的基本政策,規劃自己的農業經營行為,“比如,投入更多的資金、資源,對農地進行更多的保護利用,這種長期行為也有利于農業的穩定發展”。
事實上,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當“延長30年”成為定局之前,關于土地承包權的擔憂幾未間斷,最常見的詬病是有的農村“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進而“有人無地種”、“有地無人種”。部分地區探索的破局之道是,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進行依法、自愿、有償的土地流轉。
隨著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的信心也繼續提振起來。
華中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系教授陳銀蓉感到高興:農民對土地產權有了明確的預期,有助于形成農村土地市場。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農民對土地價值的認識更高,那么,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回報常常更高。對于農業企業來說,他們也會更放心大膽地與農民交易。
張軍也認為,種田大戶或農業企業需要土地的時候,可與農民簽訂合同,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土地、集中生產,從而可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他在調研中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一些地方,農民最主要收入并不是農業收入,“在家庭總收入有的占比很低,大概不到10%”,絕大部分農民是把土地流轉出去,“他們主要的收入是打工或者其他經營的收入”。
還有一種模式,則是農業企業在農村發展園林業,當地農民把地租給企業,再到企業打工,“真正承包土地的多是合作社、公司等外部資本。”
從宏觀角度來說,這些現有的經營模式,也更需要“延長30年”的政策作為穩定劑。一些受訪學者也認為,當土地流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中國的農業企業化程度也就提高了,大量土地進入農業企業、種田大戶,大多數土地因而得到節約化經營。
雖然未來承包期極有希望延長30年,但徐文華擔憂的是,目前,不少農村的年輕人不愿從事農業,大量青壯年離開土地,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嚴重,如何鼓勵年輕人從事農業經營是嚴峻的問題。他同時擔心,城市化大規模發展,又會不會無限地吞并優質農地?
陳銀蓉已做過不少調研。在進行土地流轉相關調查的時候,很多農民反映,若有地方政府推動,通過流轉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同時也有的人擔憂:我是不是能拿到確保的收益?地方政府是不是真正做到能為我們說話,能夠很好的流轉?“很多人看不到土地的長遠收益,就不做太多的投入,寧愿出去打工”。
如今,受訪學者最期待的還是“延長30年”的政策落地。張軍說,黨的會議從更宏觀角度出發,為農村土地問題提出了解決方向,未來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程序進一步確立下來,將政策落地。
陳銀蓉期待,這項政策的最終落地,能給人們更好的綜合預期和更平等的發展機會,能讓大家更好地分享國家發展的收益,“農村面臨的土地問題是聯動的,土地市場是區域不平衡的、差異化很大的市場,未來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予以解決”。
項城市南頓鎮張寨村農民張雨雷,因母親的一場病,意識到農村老人孩子內心太孤獨、農村文化娛樂太貧乏,醫療知識普及太少等現狀,便不再出去打工,“拒絕逃離,守護村莊”,自己組建張寨公益電影院,放映健康知識講座、廣場舞、兒童動漫、及電影等。
6月17日傍晚,梁金生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何剛捐贈的這批元代窖藏銀器,填補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的空白,東西很寶貴。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不僅能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更激發了當地貧困戶的脫貧積極性,很好地實現了“幫貧帶富”。
新華社曾發文稱,悔過書中提及自己的草根身份有一定程度上存在博取同情、尋求寬大處理的心理。
本月20日早上6點,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馮顧城準時出現在田頭,查看大棚及露天蔬菜長勢,并為工人安排了兩項任務:抓緊采收西蘭花、為黃瓜苗吊蔓。在合作社負責人路曉華的支持下,馮顧城如今帶領另外2名大學生、18名工人承包了基地160多畝菜地,種植各種時令蔬菜。
可在溧水區和鳳鎮萬畝蔬菜產業園內,11名年輕大學生扎根華成蔬菜合作社,日復一日種菜、賣菜,當起了職業農民,時間最長的已干了6年,收入最高者年薪達30萬元。
華成蔬菜合作社大學生在田間育苗。本月20日早上6點,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馮顧城準時出現在田頭,查看大棚及露天蔬菜長勢,并為工人安排了兩項任務:抓緊采收西蘭花、為黃瓜苗吊蔓。在合作社負責人路曉華的支持下,馮顧城如今帶領另外2名大學生、18名工人承包了基地160多畝菜地,種植各種時令蔬菜。
一年之季在于春。眼下,廣大農民朋友正在積極為春耕生產做準備,期望今年農業有個好收成。近日,記者在鄉村與農民群眾座談時了解到,農民對春耕生產有五盼。
農業電商應該分多個維度來理解: 一種是農資電商,又叫作產前電商,指幫助經銷商把廠家的種苗、化肥進行團購分銷下去。韓長賦:互聯網農業、農業電商本來是市場行為,是企業主體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間的關系,政府不能替代它們,但政府也不是無所作為。
當下的“農業現代化”既包含經營主體中新鮮血液的注入,以及傳統主體在市場倒逼機制下的自我革新;也包含運用“互聯網+”的手段,催生農業這一傳統業態進行著迭代升級。韓長賦:互聯網農業、農業電商本來是市場行為,是企業主體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間的關系,政府不能替代它們,但政府也不是無所作為。
” 王力軍對澎湃新聞說,他和家人都希望最高法指令再審后,法院能改判其無罪。王力軍:我和妻子的心情一下子輕松了,今年過年,都比去年過得輕松,因為這個指令再審意味著原來判得有問題。
只有初中學歷的祥符區范村鄉謝灣村農民龐本,20年來在養兔實踐之余著書立說,見證并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兔業經歷的蛻變。目前,由龐本擔任編審出版的110萬字的大型文獻性著作《中國兔業三十年》已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基本情況 2015年3月,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西查村村民查丁未經村委會同意和政府有關部門審批,租用西查村村民承包土地9畝,擅自建設營利性足球場及其附屬設施。
今年2月5日,《三門峽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農民進城購房促進住房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提出實施財政補貼優惠政策,明確規定了購房補貼對象和范圍、購房補貼標準、農民身份的界定、契稅補貼對象和范圍、房產契稅補貼標準、購房補貼和房產契稅補貼發放辦法等。如今距離該優惠政策結束還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近日,記者采訪相關部門,了解農民進城購房補貼的申請情況。
從2009年開始,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區域中心站,以產業為基礎,打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在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方面,2015年,我市整合資金6億余元在全市建設了119個面積1000畝到2000畝、總面積近12萬畝的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