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分娩之痛,為什么今天還要忍?)
△孕婦分娩時的疼痛感無法用等級去劃分
沒人知道榆林孕婦馬茸茸經歷了多大的痛苦,她最終選擇縱身一躍結束了一切。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這樣的討論一直存在。各種育兒論壇上,母親們對此的形容五花八門:“就像拿大錘砸肚子,連續砸”、“整個人都在痙攣”。對于“能有多疼”、“都是這么疼過來的”之類的說辭,她們嗤之以鼻
“分娩的疼痛程度無法用等級去劃分。” 一位來自婦產科一線的醫生比喻,分娩的疼痛程度類似被火燒灼,不同的產婦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也不盡相同。無論”準媽媽“們可以忍受的疼痛達到何種程度,期間所進行的喊叫等行為,必將消耗大量的心力。
在飽受分娩之痛的過程中,馬茸茸情緒失控跳樓自殺,她帶著即將出世孩子永遠離去。在選擇自殺之前,馬茸茸曾三次要求剖宮產——那或許是她當時認為唯一迅速脫離痛苦的辦法。
或許馬茸茸并不知道,在生育過程中,技術上是可以選擇“無痛分娩”的。通過將適量的藥物注入孕婦背部,一個新生命誕生的過程變得不再那么痛苦。
但這項在國外已被相對廣泛運用的技術,因為人們對花銷上的考量或是對后遺癥的忌憚,目前在我國部分地區,普及率只有1%。
△一些公益活動讓男性體會到了分娩之痛
無法形容的痛
提到怎么形容生孩子的疼痛感時,王悅(化名)語鈍了。
破水是在早上7點多,醫院就在她家馬路對面,她溜達著就過去了。但沒多久,一波一波的宮縮讓她痛苦不已。用她自己的話講,“痛到想罵人。”
她無法表達那種痛,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王悅也沒法形容那種感覺;同時,作為一名經常參加運動和耐力挑戰的人——她跑過馬拉松,也曾翻越大山,生產的過程也迅速擊垮了她的意志。
這絕非嬌氣、矯情,坐在那臺“分娩陣痛體驗儀”上之前,大三男生張林(化名)從來沒想過,生孩子到底有多痛。“就覺得女人都要生孩子,這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但沒等坐上那臺儀器,張林就害怕了。“體驗之前我們先簡單和護士交談了一下,還沒測試就被嚇得發抖了。”張林說。
2017年母親節,南京婦幼保健醫院搞了一個體驗分娩的活動。為了感受下當母親的辛苦,張林和三個男生伙伴來到醫院,想親自體驗下分娩的感受。
當時,醫護人員告訴他,醫院的妊娠體驗是給準媽媽們測試準備的,是為了讓孕婦提前熟悉一下疼痛感,到了真正生產的時候不至于太緊張。但是之后的體驗卻告訴張林,分娩疼痛是絕對沒法熟悉的,“整過程除了忍耐絕無辦法”。
妊娠的疼痛模擬用電流模擬,把幾個電極片貼到體驗者的腹部。模擬體驗的疼痛等級有一個電壓數值,從0到100,數值越高越疼。
在體驗的時候,護士還在一旁講解,隨著嬰兒在母體內的發育,在不同的階段疼痛的方式和疼痛的程度都不同。從輕微慢慢變強,有時是刺痛,有時是陣痛。
“模擬分娩的疼痛是集中在腹部,而真正的母親從懷孕起,整個身體都會發生變化,全身各個部位器官由于懷孕而帶來的不適,是無法模擬出來的。”同時參加活動的李強(化名)說。
實驗剛開始時,在低電壓下似乎還沒有疼痛感,而隨著電壓不斷加強,張林體會到了”這輩子從來沒有感受到的疼痛",從腹部傳來的巨大痛苦傳遍全身,從腳底一直貫穿到背部,身體本能地想通過彎曲緩解痛苦,但是卻因為電流作用根本動彈不得,“仿佛一根釘子從頭釘到腳,動彈不得,痛苦萬分。”
因為個人體質不耐痛,堅持了大概20分鐘,張林就受不了了,“當時整個病房彌漫著我們幾個男生的慘叫。”李強則回憶,“當時我們幾個都差點下不來了,有一個同學當場哭著給媽媽打電話。”
△無痛分娩通過向孕婦背部注射適量藥物減輕痛苦
“無痛分娩”技術
而實驗結束,張林的電壓數值卻顯示只有40——而即使是100數值的疼痛,也只有孕婦真實妊娠疼痛的五分之一。
雖然沒通過模擬分娩進行“心理建設”,但王悅早有準備。一進醫院就跟醫生說,“我要上無痛。”這是她在懷孕時看論壇看到的說法,已經生過孩子的女生朋友也給她全力推薦。“醫生檢查了一下,說到了兩指才可以做。”在王悅看來,其實要求上無痛并沒那么困難,不過在整個孕期,多次產檢,醫生也沒有提起過有無痛這個選項。
無痛分娩依賴硬膜外鎮痛技術。在人體背部的椎管內有兩個腔隙,分別是硬膜外腔和蛛網膜下腔,支配產痛的神經通路就聚集在此。將低濃度、小劑量的局麻藥或阿片類藥物(用藥量通常是剖宮產麻醉用量的十分之一)注入硬膜外腔,就能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這并不影響產婦的運動功能。
北京市婦產醫院主任醫師周莉向深一度記者解釋,沒進入產程是不能打無痛的,因為根本起不到作用,得等宮口開兩三指上。如果孕婦不能夠進行順產的話,轉為剖宮產,醫生可以接著麻醉管繼續往里面打藥,就可以做手術。
上午10點,王悅終于等到開到兩指,醫生把王悅病房推到產房,準備上藥。
無痛并不意味一進產房就可以上藥,而是先要監聽胎心等,整個過程持續了約一個小時。中午11點,王悅終于等來了麻醉師,“當時應該差不多開到3指了”,王悅說。打無痛的過程有點像打吊針,但針是打在脊柱上的,不能隨便動,當然,王悅也完全不想動了。
送了藥,王悅松弛了下來,“還是會痛,但這種痛就有點像大姨媽時期的痛,沒那么難以忍受了。”王悅告訴記者。有人曾說打了麻藥之后會睡一會兒,但她睡不著。產房里兩張產床,她的“鄰居”沒上無痛,在聲嘶力竭地喊,她也睡不著。
一般來講,生產開到10指,就可以用力了。雖然上了藥,但到后期,依舊能感覺到疼痛和宮縮頻率越來越高。生產的時候,醫生給王悅撤掉了麻藥,這時候,只能靠她自己。
“我家孩子最后有7斤8兩。”王悅在孩子出生前,有一個預估的體重,當時估計只有7斤左右,“要是超過8斤估計就剖了。”這個數值,讓王悅決定順產。生產中,助產士還跟她說,“你這個孩子看著不大,可能也就6斤多。”
周莉表示,在北京婦產醫院,剖宮產大概占到30%。“即使有順產率指標的存在,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臨時調整為剖宮產。”
她解釋說,出于對病人負責的角度,如果具備陰道可以分娩的條件,盡量不會進行剖宮產。“剖宮產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造成并發癥,醫生會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剖宮產,并與家屬溝通,得到家屬的同意。”
生產困難超乎了王悅的想象。撤掉無痛后,她又熬了一個多小時。“到后來我都崩潰了,說不行就順轉剖吧。助產士說已經看到頭了,已經這樣了,只能生了。”王悅說,助產士還不停跟她說,“你勁兒怎么這么小,你怎么這么溫柔。”
△在國外,無痛分娩技術相對被廣泛的應用
被“請出去”的家屬
順產的王悅也要接受側切,縫合時沒用麻藥,生縫,但王悅已經感覺不到疼了。“跟生產相比,不值一提。”
“在國外,分娩比較人性化,發明了無痛分娩的方式。隨著大家認知程度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們開展這樣的方式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周莉說。
“國內選用無痛分娩這一方式的程度遠小于國外,一是無痛分娩對麻醉師要求較高,沒有足量的麻醉師,二是無痛分娩的價格高于順產。”一位一線婦產科醫生透露。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我國麻醉醫師數量嚴重缺乏,只有8.5萬人,如果按照歐美國家每萬人配備2.4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應該配備30萬—50萬名麻醉醫生。
為了提高生育體驗,不少媽媽選擇了去國外生孩子。王若雨(化名)選擇去美國生,不僅可以無痛分娩,還能讓家人陪產。
在美國,只要自身身體條件允許,大部分產婦會選擇無痛。王若雨告訴深一度記者,“選擇無痛可以更好地去感受整個產程,而不是去體驗撕心裂肺的痛,國內不少不愿生二胎的媽媽就是因為生頭胎時疼怕了,我怕疼,我選擇無痛。”
一開始,家人也是反對無痛分娩的,但因為尊重王若雨的選擇,再加上美國大部分產婦都是打無痛,家人也就默許了她的選擇。
王若雨屬于對疼痛不太敏感的產婦。凌晨3點開始感覺到宮縮,等她不緊不慢早上8點到達醫院時,宮口已經開了5指。若雨等到宮口開到7指才選擇上麻藥,除了自身對疼痛不太敏感外,她也擔心上麻藥后宮口開的過慢。
上完麻藥,王若雨舒服多了。因為前一晚沒有休息好,若雨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覺。大約五六個小時后,麻藥減弱,疼痛隨之襲來。由于之前上了麻藥,催產素降低,宮口又只開了一指,開到了8指。“那樣的痛,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好像要把腰壓斷一樣,巨疼,插了尿管,無法翻身,只能平躺著。”王若雨描述道。
美國的助產士不希望看到產婦因生孩子而遭到折磨,當若雨要求加麻醉劑量時,助產士對她說“你可以自己加。”陪產的長輩不太同意,因此若雨只能默默哭著忍受疼痛。
最終,一旁的助產士以檢查宮口為由,將家屬請出了病房,并對王若雨說“你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給自己加劑量了,一下不夠,你就按兩下。”
按下按鈕后,王若雨又恢復了平靜。
但在國內,這樣的操作并不可取。周莉表示,上不上無痛,這得夫妻雙方溝通。“我們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讓夫妻雙方都來聽取介紹。這就是看他們對這件事情有沒有共同的認知度。”
同時,醫生可以根據產婦的情況建議無痛分娩的方式,比如有些產婦忍不了疼痛。“但是得由孕婦提出要求,我們才可以進行,需要溝通簽字的。”周莉說。
△一些家屬擔心無痛分娩技術會引發后遺癥
最低1%的普及率
分娩陣痛體驗結束后,張林拉著屋里一個女生的的手說:“你可千萬別減肥,越瘦生孩子越痛。”他還專門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跟她說,“很感謝你當年用力把我生下來。”
張林更能理解女性的辛苦了,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他決定完全尊重未來老婆的意見,“如果她不想要孩子,我也可以接受。“
這個被“分娩”折磨的男生并不太了解無痛分娩的含義,但能猜出個大概:“無痛應該不是完全無痛,而是疼痛減緩吧。”李強還覺得,或許無痛分娩會伴有后遺癥。
“這種方式對產婦和嬰兒沒有傷害,是給對母嬰都安全的劑量。”周莉強調,“發生神經損傷是有可能的,但是幾率很低。”
對大多數人來說,無痛分娩的方式對孕婦產后恢復是沒有影響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出現。個例因人而異。對新生兒的影響不大。
并非所有產婦都能選擇硬膜外鎮痛,其禁忌包括頭盆不稱、骨盆異常、胎兒窘迫、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北京婦產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張青林介紹,孕產婦提出無痛要求后,會有醫生對其進行評估,符合條件方能進行鎮痛,如果有一些用藥的禁忌癥或者對藥過敏的孕婦,這是不可以進行無痛分娩的,一切都要以檢查的指征為依據。???
來自北京婦產醫院的數據,2016年全年,全院共接產14778例,其中超5成孕產婦選擇無痛分娩。在這近1.5萬例孕產婦中,76.8%為高危妊娠,麻醉科主任徐銘軍介紹,越是高危,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越主張進行無痛分娩,這對產婦本身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據媒體報道,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無痛分娩普及率較高,在廣東省為10%。而在中西部地區只有1%,這被認為,與“無痛分娩”是否納入醫保等經濟上的考量有關。
此外,國內很多產婦家屬反對上無痛,其實也不是怕花錢。王悅回憶,她上了無痛全程1000多。“很多人不同意,一個是擔心打麻藥對孩子不好,第二是聽說大人以后會落病根兒,生完孩子會腰疼。”她說。
現在,王悅的女兒兩歲多了,她沒坐過月子,而她的腰,也從來沒有疼過。
值班醫生王某與產婦40歲的丈夫劉某進行術前談話過程中,劉某因對談話內容不滿,突然對醫生王某進行毆打。截屏圖 長沙市公安分局官方微博@長沙警事 4月11日通報稱,4月10日凌晨3時許,劉某的妻子譚某羊水破裂,家屬致電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醫院要求急診入院分娩。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引進和新藥物的應用,在鄭大三附院實施分娩鎮痛的產婦越來越多,在自然分娩的產婦中實施綜合性分娩鎮痛的比例達到90%以上。
據《每日郵報》報道,目前居住在美國猶他州帕克城的西蒙妮-瑟伯(Simone Thurber)今年43歲,因一段4年前在河中分娩視頻而走紅網絡。為慶祝佩羅莎一歲生日,西蒙妮決定公開當年的河中分娩視頻,希望與更多家庭分享新生命到來的歡喜。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社區孕產婦建冊數在3月單月內即高達38388人,是2014年5月北京實施孕產婦“先建冊、后建檔”政策實施以來,單月建冊量首次突破3萬的月份。劉凱波說:“2014年最后一個季度,北京婦產醫院已經達到了近140%的床位周轉,2016年的第四季度,全市三級醫院有可能突破140%,產科狀況非常堪憂。
26歲內地產婦謝妙玲,聲稱無業,持內地護照,控罪書上顯示她居住在香港元朗屏山永寧村。
26歲內地產婦謝妙玲,控罪書上顯示她居住在香港元朗屏山永寧村。
“二孩”政策即將全面放開,河南省多家醫療機構已提前做了應對措施。【貼心提示】計劃懷二孩,最好不要超過35歲 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專家提醒,從優生學上講,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28歲。
12月18日10時50分,哈密消防119指揮中心接警稱,哈密市醫院一名孕婦在如廁時突然分娩,嬰兒順著一樓廁所的下水道滑落,被塑料彎道卡住。
6月17日報道,日前,荷蘭男子湯姆·米特徹勒森為了感同身受女性分娩過程的痛苦,呼吁男性尊重女性,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的一家私人生育中心用儀器模擬體驗了女性生產的整個過程,在網上引起了轟動。
6月17日報道,日前,荷蘭男子湯姆·米特徹勒森為了感同身受女性分娩過程的痛苦,呼吁男性尊重女性,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的一家私人生育中心用儀器模擬體驗了女性生產的整個過程,在網上引起了轟動。
6月17日報道,日前,荷蘭男子湯姆·米特徹勒森為了感同身受女性分娩過程的痛苦,呼吁男性尊重女性,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的一家私人生育中心用儀器模擬體驗了女性生產的整個過程,在網上引起了轟動。
之后挪威電視臺還推出記錄郵輪航向北極、長達130小時的節目、連續燃燒木材12小時節目,以及連續100小時的西洋棋比賽。如今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UV頻道也效法挪威,于14日中午開始推出直播一整天的山羊分娩秀,希望能夠透過這個節目,帶領民眾認識傳統的農耕生活;RUV方面表示,能夠見證山咩咩的誕生,將會是一生難忘的經驗。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當地時間5月2日,35歲的波蘭母親莫妮卡在英國伯明翰的家中誕下了自己的有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值得一提的是,莫妮卡在2013年誕下的第二個孩子與凱特王妃的喬治小王子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當地時間5月2日,35歲的波蘭母親莫妮卡在英國伯明翰的家中誕下了自己的有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值得一提的是,莫妮卡在2013年誕下的第二個孩子與凱特王妃的喬治小王子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昨日,江蘇衛視明星夫妻博弈挑戰秀《為她而戰》新聞發布會于南京舉行。” 李湘王岳倫夫妻倆雖然看淡節目中的輸贏,但對兩人的默契信心十足。婚齡最“長”、相識時間最“長”,陸毅鮑蕾夫婦可謂長情典范,一直是娛樂圈公認的恩愛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