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住豪華別墅卻天天吃榨菜!昨晚這44人包機回溫州,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在馬來西亞住著帶泳池的豪華別墅,吃的卻是榨菜和辣椒,每天打電話“好心”提醒別人被警方通緝,進而叫人轉賬或打保證金自證清白,不用猜,這樣的“正義聯盟”就是冒充公檢法進行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
昨晚9點,一架中國民航包機在溫州龍灣機場降落——身著囚服的44名嫌疑人(大陸籍27人,臺灣籍17人)在警方的押解下走下飛機。
錢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嫌犯大多穿著涼拖、沙灘褲、短袖。據初步偵查,這些嫌疑人涉嫌冒充公檢法類電信詐騙案件70余起,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
昨晚9點,44名嫌犯被押解回溫州龍灣機場。汪子芳 攝
冒充公檢法詐騙
受害人大多集中在溫州和金華
今年5月以來,溫州警方在梳理詐騙線索時,發現一批藏匿在馬來西亞境內的電信詐騙窩點,對方以冒充公檢法人員的方式,針對大陸民眾瘋狂實施詐騙,浙江的受害人大多集中在溫州和金華等地。
通過數據分析,警方確定詐騙窩點大概在馬來西亞雪蘭莪、柔佛、馬六甲、霹靂州等地。溫州警方逐級上報至公安部,公安部刑偵局派出專案組趕赴馬來西亞展開調查,與此同時,中國警方將有關案件線索通報給馬來警方,今年5月份,馬來警方根據中國警方提供的線索,在馬六甲州抓獲嫌疑人21名。
今年6月6日,公安部刑偵局陳小坤副局長率溫州、金華警方組成的工作組飛赴馬來西亞,與馬警方合作展開專案偵查工作。
7月13日,在我國駐馬使館全力協調和馬來西亞警方的支持下,溫州駐馬來工作組再次開展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搗毀2個電信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繳獲了電話座機、電腦、語音網關、對講機、詐騙劇本、銀行卡等一大批作案工具。
溫州駐馬來工作組在公安部和駐馬大使館的指導和協調下,多次與馬來西亞政府溝通,終于取得馬方配合將該案全部44名嫌犯押回中國大陸依法處理。
住豪華別墅吃榨菜和辣椒
被抓捕時仍在“工作”
這是浙江警方第一次去馬來西亞調查電信網絡詐騙案,除了語言不通,更重要的是執法權的問題,需要與馬來警方合作打擊,案件偵查主要走馬來西亞的國內程序。
溫州專案組負責人楊思騰警官介紹,民警過去偵辦時,正處于當地傳統齋月期間,很多工作無法開展。再加上此前馬來警方在5月份已經抓獲21名嫌疑人,殘存的漏網之魚已經有了戒備心理,行動也更加隱秘。
為了不打草驚蛇,民警假扮游客暗中摸排,甚至假扮華商來考察房產,一路跟著中介逛別墅小區,趁機尋找窩點。最終,警方在吉隆坡、雪蘭莪等地發現了3個詐騙窩點,并將線索提交給馬來西亞警方。7月13日,警方開展集中收網行動。
“我們沖進去的時候嫌疑人還在工作,電話和電腦都還是熱的。”楊思騰告訴記者,這些詐騙分子雖然住在豪華別墅,其實日子過得很苦。“冰箱里只有榨菜和辣椒,幾個人打地鋪擠一個房間,別墅雖然配著泳池,可泳池里的水又臭又臟,人也不敢隨意走動。”
“老板”和管理層多是臺灣籍
基層話務員多為福建籍
在馬來西亞期間,警方經過初步調查,發現這些詐騙窩點分屬幾個不同組織,但模式差不多,幕后老板和管理層基本都是臺灣籍,基層的“話務員”多是大陸籍,以福建籍為主,其中女性多為話務員。
管理層對“話務員”的管理很嚴格,身份證和手機都要沒收,平時只能用粉紅色的電話與外界聯系、詐騙。
他們的犯罪手法仍然是冒充公檢法實施詐騙,而且劇本固定——一線人員冒充電信、移動客服,聲稱受害人身份信息暴露,被人惡意利用,二線冒充警察,利用“民警”身份對受害人進行心理恐嚇,套取他們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三線負責冒充檢察官,利用“通緝令”對受害人進一步恐嚇,以達成詐騙的目的。
楊思騰警官介紹,隨著中國警方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加大,詐騙分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各線成員的基礎工資和提成漲了很多,加上房租費用,使用的人頭卡,跨境轉賬、取款,最終落到詐騙高層手里的錢并不多。“根據我們的經驗,一個窩點往往70%詐騙收入都要作為成本支出。”
7月29日17時45分左右,一架從柬埔寨飛來的客機降落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4名嫌疑人被河南警方押回,接受進一步調查。7月1日,工作組聯合柬埔寨警方開展集中收網行動,當場控制犯罪嫌疑人74名,繳獲涉案銀行卡、電腦等一大批贓物,查獲贓款166萬元人民幣。
暑假是各類校園詐騙高發期,7月26日,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發布暑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安全提示,提醒大學生要謹防五類電信詐騙。詐騙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獎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卡號和密碼,誘導學生到ATM機進行轉賬操作。
哈威說,隨著打擊力度不斷加強,電信網絡詐騙分子越來越職業化,反偵查意識越來越強。冒充公檢法類詐騙案件雖然已經多次宣傳,但詐騙分子仍繼續使用相關話術,誘使市民上鉤,進而實施詐騙,該類詐騙案件單次詐騙數額較大。
“信息詐騙利益集團已經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在去年12月底舉行的首屆反信息詐騙高峰論壇上,深圳市公安局網警支隊副支隊長薛克勛如是表示。防騙方法:不要撥打短信內任何陌生的400電話,不點開任何陌生網址鏈接,不告知他人銀行賬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信息。
據清水分局介紹,臺灣許多非法私設的電信機房為詐騙分子實施詐騙提供非法電話地址。
2015年12月,貴州省都勻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局被犯罪分子冒充上海市檢察院騙走1.17億元(案件已破)。統計表明,當前電信詐騙犯罪已侵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害者覆蓋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
徐玉玉們的悲劇本就不該發生,更不能讓其重演。徹查電信詐騙騙局,斬斷這一黑色產業鏈,做足信息安全的加法,就是對受害者的最好告慰。徹查電信詐騙騙局,斬斷這一黑色產業鏈,做足信息安全的加法,就是對受害者的最好告慰。
李大媽收到的短信是詐騙短信,經核實短信中所說的“無線TV”業務是不存在的。如已經將“HK”開頭的短信發送給“10086”的,請立即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移動營業廳辦理補卡業務,以免財產損失。
警方介紹,詐騙分子將公民個人信息稱為“料”。能否找到好“料”,并且找到包含姓名、單位、手機、職業、職位甚至更詳細的“料”決定了成功的概率。“有電腦黑客專職搜集公民信息,對公務員、醫院、住院人、小區住戶等信息進行詳細分類,放在網上販賣。有的詐騙分子還從印刷店(暗地里留底)、單位、社保局、廢品收購站等購買通訊錄。”
警方介紹,詐騙分子將公民個人信息稱為“料”。能否找到好“料”,并且找到包含姓名、單位、手機、職業、職位甚至更詳細的“料”決定了成功的概率。“有電腦黑客專職搜集公民信息,對公務員、醫院、住院人、小區住戶等信息進行詳細分類,放在網上販賣。有的詐騙分子還從印刷店(暗地里留底)、單位、社保局、廢品收購站等購買通訊錄。”
#回應關切#【工業和信息化部:責成騰訊公司對央視“3.15”晚會報道的紅包詐騙問題進行處理】晚會模擬的場景是不法分子通過修改微信昵稱,將“AA收款”功能偽裝成微信紅包實施欺詐。
移動支付功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加普及,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支付越來越便捷。近日, 針對近期頻繁發生的“銀行送禮”等詐騙招數,交通銀行信用卡特別整理了一些真實案例,以及識別和防范方法,以幫助持卡人提高防 范意識,令詐騙分子無計可施。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群發信息設備假扮某電信運營商官服號碼群發積分兌換現金的詐騙短信,并在短信中內置一個釣魚網址。用戶看到是運營商官服號發來的短信,一般會放松警惕,按照短信要求登錄釣魚網址輸入個人信息;
在加拿大華僑華人最為集中的溫哥華和多倫多,近來連續發生多起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中國公民遭遇電話詐騙脅迫案件。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表明,經查,不存在所謂“中國國際刑警駐渥太華聯絡處”這一機構,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未在渥太華設立所謂的“聯絡處”。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說明很多老鄉之間是有感情的,可是家住原陽縣的男子周某卻把斂財的目光盯上了老鄉。周某的行為是詐騙犯罪的典型“套路”:虛構自己的身份獲取被害人信任,利用被害人貪圖便宜等心態實施詐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