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在校男生暑期找工作
被帶到美容醫院做整容
每人一次性注射了9支玻尿酸
回到家
父母看到臉部腫脹的兒子
才知道他們被帶去打了針
還欠下3萬元貸款
求職被帶到整形醫院做了微整
小包和小茹是同學,今年19歲,是臺州電大大二學生,下學期開始實習,兩人就想著找份工作。
8月4日,記者見到他們,兩個男生個子不高,一臉稚氣。兩人的臉上,還留著打玻尿酸后的痕跡。小包的臉部僵硬,眼窩處還有點淤青,小茹的下巴顯得特別俏。
“我們是男生,從來沒想過要整形。面試后,公司的人就帶我們去了美容醫院,說整形是上鏡的需要,錢也是公司出,我們稀里糊涂就去了。打完后才發現,這錢是用我們的名義貸款的。”小包說,“打針的時候可疼了,我打了6針后實在受不了,說不打了,醫生說不行,一定要把剩下的3針全部打完。”
去求職最后怎么變成了整形?小包和小茹訴說了事情經過。
最近,他們在58同城看到臺州星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文員,就應聘去面試。
8月2日,兩人來到位于椒江巨鼎國際商廈的這家公司,一名姓張的工作人員接待了他們。
“公司說文員的職位滿了,問我們會不會打游戲?我說會,張某就建議我們當游戲主播,工作輕松賺錢也多。”小茹說,他們當時沒有答應說回去想想。回家后,小茹收到公司發來的短信,讓他們第二天帶上身份證、銀行卡和一寸照再來復試。
兩個男生商量后,決定再去看看。8月3日中午11點左右,小包和小茹再次來到這家公司,張某說領導在開會,在等待了20分鐘后,張某和另一個男同事就帶小包和小茹去了愛美美萊美容整形醫院。
公司出錢怎么變成了貸款?
“本來說是去醫院咨詢一下,到醫院說要做微整,張某說做了微整后上鏡好看,費用是公司出,沒有提貸款的事。”小包說,“整形醫院一名咨詢師坐在他們對面,做出來一套美容方案,說哪里需要打,我們的銀行卡和身份證也被拿過去,說登記用。”
接著,醫院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拿了小包和小茹的手機操作貸款。
小包的手機顯示,下午1點14分,他收到一條“即分期”發來的短信:您申請的消費貸款30000元已審批通過!還款日為次月12日,還款方式為微信主動還款,每月還款金額為1550元。
看到3萬元的金額,小茹嚇了一跳。“我問貸款的錢為什么沒到我的賬號?對方說,你不用看這個余額,到時還款日會提醒,公司每個月分期幫你還。意思是我們干多久,公司會幫你還多久。”小茹說,在自己追問工資待遇和公司還款方式時,張某和同事的回答不一樣,他也聽得一頭霧水。
打完針后,小包和小茹到公司簽了一份“星計劃簽約合同書”,合同期限為一年,即從2017年8月3日至2018年8月3日。甲方保證乙方每個月收入保底3500元。兩個男生并沒有拿到合同,只是讓他們拍了照。
因為打了玻尿酸,公司讓小茹和小包在家休息3天后再來上班。
回到家后,小包的表哥盧先生知道了貸款的事,想想不對勁,“好好的去面試,怎么被帶去整形了?如果這貸款是公司出錢,為什么要小包來貸款。而且每個月還款錢也是從兩個孩子的工資里扣,這不也是孩子自己承擔嗎?”盧先生感覺這兩個孩子被騙了,“我懷疑公司是誘導孩子去整形消費。”
小包表示,工作人員用手機操作貸款后,有電話打過來確認,自己的確同意貸款了,但當時是受到工作人員影響,完全沒有了自己的主意,“一開始明確是公司出錢,我以為會一次性還上。后來才知道是我們自己貸款,今后以每月的工資扣。”
包媽媽知道兒子貸款的事后,一晚上沒睡著,“兩個孩子不懂事,還在讀書,一步步被套進去了。你說好好的男孩子,有必要去打整形針嗎?還沒工作,就欠了3萬元的債。”
招聘公司:微整貸款個人意愿,沒有強制
8月4日中午,記者陪同小茹和小包以及家長一起來到星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何小包和小茹過來求職,卻被帶到了整形醫院?一名長發的女性工作人員回應了此事。
“當主播要火要賺錢肯定要顏值高點,做微整也是個人打造形象,但這是個人意愿,沒有強制性,打玻尿酸也是他們簽字后再打的。”這名工作人員說,小包和小茹雖然是學生,但是是一個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們自愿申請貸款,一步步操作下來,他們都是知曉的。
小包和小茹說:“貸款是醫院工作人員拿他們手機操作的,操作完后才知道貸款。”
隨后,工作人員拿出兩人的合同,稱合同有兩個方案呢,在酬金及稅費這一項,小茹和小包選擇的是方案二,即所得報酬全部歸乙方所有,所有的投資費用甲方有權從乙方勞動報酬里扣除!簽約起內,可以分期還款給甲方,如果乙方終止合同,乙方應一次性償還甲方所有因乙方產出的全部費用。
記者了解到,這里說的所得報酬主要指直播平臺粉絲刷禮物的收入,合同意味著“即分期”每月1550元貸款由公司還,但得從小茹和小包的工資里面扣除。
工作人員建議,他們可以選擇合同的第一個方案,公司會給他們保底3500元/月,“即分期”貸款不從工資里扣,但甲方要收取乙方45%的所得報酬。
被問及還愿不愿意做主播的工作,小包和小茹直搖頭。小茹的媽媽也不放心繼續讓孩子在這里工作:“他們還是學生,沒有償還能力,無緣無故拉去打針干嘛,是賺打針的錢。”
對于家長提出終止合同,工作人員還是建議小包他們繼續做主播:“可以在家用手機直播,一天保證4個小時就可以了,公司也會對他們進行培訓。如果要解約,公司不會追究違約責任,但打針的錢得由小包和小茹負責,針是打在他們臉上,公司不會承擔。”
多名學生暑期求職被騙 銀行卡名下莫名多證券賬戶
西安市民惠女士向媒體投訴,稱自己的孩子剛高中畢業,經同學介紹在太白南路華奧大廈A座一家公司應聘兼職,當時說工作地點在電視塔附近。應聘完后,公司把孩子和其他來應聘的人帶到草陽村附近一家銀行,說是每人要辦一張工資卡。
孩子當時辦銀行卡時,每人必須對著鏡頭回答問題,而且過程還比較復雜。第二天,惠女士撥打了工資卡銀行的客服,提出想要銷卡,沒想到對方說孩子名下有證券公司的賬戶,必須把該賬戶注銷后才能銷卡。
工作人員建議,他們可以選擇合同的第一個方案,公司會給他們保底3500元/月,“即分期”貸款不從工資里扣,但甲方要收取乙方45%的所得報酬。
近日,有家名為愛美客的玻尿酸(醫學美容用品)生產商,打響了沖擊IPO的第一炮,欲公開發行3000萬股,募集資金3.9億元。招股書一經公布,神秘的微整形行業也露出了冰山一角。愛美客究竟經營得如何呢?
近日,有家名為愛美客的玻尿酸(醫學美容用品)生產商,打響了沖擊IPO的第一炮,欲公開發行3000萬股,募集資金3.9億元。招股書一經公布,神秘的微整形行業也露出了冰山一角。愛美客究竟經營得如何呢?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介紹,注射美容針引發嚴重并發癥的案例主要包括注射玻尿酸隆鼻導致失明、注射不正規肉毒素導致中毒以及注射明令禁止注射的藥物導致組織非正常增生三種情況。
一支肉毒素的價格為500元,轉賣給客戶則高達1500-2800元不等……
近日,重慶一名90后女子為討丈夫歡心,做微整形手術但不滿意效果。經調查,杜某對自己盜取美容針劑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已被南岸警方取保候審。
微整形市場火爆,同時也帶動“微整形培訓”成為一大商機。《法制日報》記者隨機選擇了培訓地點在廣州和上海,名為“廣大微整形培訓中心”和“上海銀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兩家機構,添加了培訓老師微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很多年輕人迷上隆鼻、瘦臉針等微整形手術。近日,我市警方聯合食藥監部門查處多個醫療美容黑窩點,現場查獲一批未經國家批準進口的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藥品,搗毀銷售窩點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
“前幾年半永久化妝術剛剛風靡的時候,一些微整工作室老板打飛的到韓國請院長來鄭州坐診,因為大家認為半永久化妝術起源于韓國,自然韓國的技術更成熟。” 店員表示,微整里最不起眼的紋繡即可讓一個在職大夫私下輕松月入數十萬,別說更貴的針劑注射。
不少姑娘為了去打玻尿酸,提前做足了功課,哪個醫生做得好,應該打哪個牌子的,全都研究的透透的,不過,你知道自己應該注射多少么?
35歲的周倩(化名)在浙江衢州市龍游縣開了一家美甲店,29歲的王萍(化名)是她閨蜜,經常來她店做美容。2016年8月,周倩為王萍打玻尿酸隆鼻,不料一針下去王萍右眼模糊,經多家醫院治療確診為右眼失明。
(原標題:【“危”整形】山東女孩為變美 面部注射玻尿酸致左眼失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大隊長 孫途輝:我們發現他的這個量也比較大,遠遠的超過了一般的消費者自己使用的這個數量。
謝某開設的美容院對外宣傳轉業祛斑,但私自開展微整形業務。謝某開設的倩雅美容院位于杭州蕭山臨浦鎮一小區旁,門店玻璃門窗上貼著“專業祛斑一次凈,美容美體,半永久”的字樣。
檢察機關認為,劉某在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情況下,擅自從事醫療活動,情節嚴重,應當以非法行醫罪追究刑事責任,建議法庭判處其1年6個月至3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李夢當庭落淚,稱左眼失明后,她被迫和男友分手,為防止左眼萎縮,還得注射硅油,生活陷入極大痛苦中。
時下,“微整形”越來越受愛美人士的追捧,也迅速炒熱了微整形市場。河南商報記者在暗訪中了解到,微整形培訓的費用,從3000元到上萬元不等。”經三路與農科路交叉口金成時代廣場4號樓內,一家微整形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指著墻上貼的各式各樣的證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