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倆孩子患怪病不會說話不會走,爺爺奶奶掃街拾荒養全家,爸媽都不工作)
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沒有工作的父親,回老家意欲離婚的母親,還有兩個病孩子,在深圳某城中村里租住著常家祖孫三代,這個五口人大家庭的生活只能靠當清潔工的奶奶和撿垃圾的爺爺來支撐。
常家祖孫三代租住在位于深圳南頭古城城中村,爺爺(右二)和奶奶掙錢養家,6歲的常炎彬和4歲的常子晨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
6歲的常炎彬和4歲的常子晨尚不明白什么是艱辛與絕望,至今還不會說話、走路的他們,靠著咿咿呀呀的叫喊和在大人懷中的掙扎來表達自己想“出家門看看”的愿望。日前,走投無路的老兩口找到南都記者,心碎求救“誰能來幫幫我的孫子們?”
城中村里家徒四壁的“家”
在深圳南頭古城附近的城中村中,租住著來深打工十余年的常家,三十平方左右的一室一廳內住著祖孫三代五口人。在深圳動輒30多℃的夏天,一臺已經沒有了保護罩的臺式電扇是全家唯一的避暑設備。臥室里擺放著兩張高低床,在媽媽李靜還沒有離開常家前,這是他們全家6口人的臥室。
家中的冰箱、柜子等“大件”幾乎都是收廢品的爺爺常書貴“賣不出沒人要”的舊貨。沒有陽臺,五口人的衣服只能緊挨著密密的掛在全家唯一向外的窗上。在南都記者到訪時,家里沒有開燈,僅靠著打開的家門采光。爸爸常超群和爺爺常書貴正在昏暗的家中照看兩個孩子。
今年6歲的常炎彬與4歲弟弟常子晨一眼看上去分不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在常家大人向記者講述時,兩兄弟都只能依偎在大人懷中。他們無法對外界的言語進行反饋,只是不時地發出咿咿呀呀的叫喊,或是將好奇的一切東西塞向嘴中。四肢雖然有力,可是一但被放在地上,松開大人的手,兩兄弟便會栽倒在地,無法行走。
他們父親嘗試攙扶著讓他們試著站立,可是不成功。
兩兄弟患上一樣的“怪病”
十余年前,常書貴夫妻從老家河南信陽來到深圳,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從事了收廢品、清潔工等體力勞動的工作。據常書貴夫妻回憶,2000年長子常超群經人介紹,與同鄉女孩李靜擺酒結婚。婚后,小兩口同男方父母一同生活。2011年,這個標準的赴深打工家庭迎來了第三代,長孫常炎彬的出生為終日繁重工作的老兩口帶來了些許歡樂。可是直到孩子1歲多,仍然不會走路、不會說話,與同齡的孩子越來越不一樣。于是,家人帶著小炎彬來到了深圳市兒童醫院檢查。
奶奶張女士表示,當時醫生診斷小炎彬是發育遲緩并伴有多動癥、孤獨癥,“醫生說,孩子長大以后會好轉”。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小炎彬的情況并沒有好轉。2014年3月前后,家人帶著小炎彬赴北京兒童醫院再次檢查,得到的仍是與之前一樣的診斷。
2013年5月12日,常炎彬的弟弟常子晨出生,小子晨沒能比哥哥“更幸運”。爺爺常書貴回憶,一歲多時,小子晨會叫“爺爺”、“爸爸”,雖然會摔跤,但是勉強可以走路,可到了兩歲的時候,小子晨卻什么話都不會說了。常書貴說,還有20天過2016年春節的時候,家人帶著兩兄弟到武漢協和醫院求醫,由于兄弟倆的癥狀基本一致,考慮到省錢,就只給弟弟做了檢查,可沒想到“什么都沒檢查出來”。
常書貴回憶,醫生說孩子不聾,“長大了就會說話”,至于治療方案,醫生表示能治,但是費用很高。就這樣,這家人依然不知道孩子得了什么病,再次回到了深圳。在記者問到“為何暫時放棄了繼續求醫”時,常書貴說,“醫生那么說就是沒有希望了,如果是10萬、20萬能看好的話,我們找親戚借還是能看的,只是連檢查都檢查不出來就是根本沒有希望了”。
小朋友的出入依然需要依靠嬰兒車。
追問
父母為何不工作
結婚后就基本沒工作過的常超群,在父親常書貴口中是個“說傻不傻”的人。由于常書貴夫妻一早離鄉赴深圳打工,常超群成了由外婆照看大的“留守兒童”。不服管教、調皮逃學,終于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常超群在老家輟學了。之后雖然父母將其接至深圳,但不想上學的他從此再也沒有踏入課堂,而是跟著收廢品。
20歲時,經人介紹,常超群與同鄉女孩李靜擺酒結婚。據常超群回憶,妻子“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兩人結婚后也基本沒有工作,一直靠男方家中父母供養。常超群說,自己曾有過兩次做保安的工作,一次是因1200元一個月工錢太少,做了一年就辭了,另一次則是“犯錯”被公司開除,“有了小孩后也曾經在惠州找過一次保潔工作,但鄰居嫌生病的孩子在家中叫喊太吵了,不得不辭職”,“后來也就不想工作了”。
母親張國珍表示,自己也曾經多次勸過兒子工作,“我跟他說,你不找事做,能跟我多久?媽媽沒有了的時候,你怎么辦,你的小孩怎么辦?”可兒子的回答總是沉默。
提起兒媳,常書貴夫妻只是表示她的一只手不方便,可能有殘疾。常超群表示,為了給兩個孩子上戶口,2013年與妻子登記辦理結婚證的時候,曾經在老家接受過婚檢。常超群說,婚檢結果是男方沒有問題,女方有問題,“具體的記不清了”。而這個檢查結果出來的時候,常超群小兩口已育有常炎彬和常子晨兩個孩子。
在常書貴夫妻眼中,兒子和兒媳“都不勤快”,往往老兩口在外工作一天還要回家做家務。在家中有了常炎彬兩兄弟之后,僅靠收廢品的爺爺和做清潔工的奶奶一個月不足5000元的收入要供養家中四個大人和兩個病孩子,日子捉襟見肘。
求助
沒有深戶 求助受限
奶奶張國珍向南都記者表示,自己曾經向政府反映過家中的困難,但因為自己不是深圳戶口,所以“幫不了”。常家租住地所屬的南頭街道辦向記者表示,“經過家訪了解到張國珍有兩個孫子,現均為學齡前兒童。但由于智力發育異常,至今不會走路。這兩孩子已辦理了戶口所在地的殘疾證。由于孩子的父母也有殘疾,故沒有工作能力。所以家庭負擔都在孩子的爺爺奶奶身上。”
南頭街道辦表示,2016年就已知悉張國珍家的困難,目前已將其家庭列為重點幫扶個案,去年為此專門寫了一個幫困助弱扶貧方案報辦事處關工委,社區服務中心也曾分別于2016年11月1日向關愛行動公益基金和2016年11月18日向獅子會申請幫扶基金,目前在等待結果。
奶奶張國珍說,丈夫和兒子在老家交有社保,自己不僅在老家交了社保,而且從2015年開始由所在公司在深圳也繳納了社保。“能不能有人能幫幫我們?”張國珍和丈夫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可以幫助兩個孫子看病,“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張國珍說,小孩這么小,不給他們治病對不起良心,“可我也這么大年歲,不知道還能幫他們幾年”。
6月12日,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示范活動在淮陽縣留守兒童關愛學校舉行。活動現場,淮陽縣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和受委托監護人代表簽訂了《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
淇縣有許許多多的留守兒童都在社會的關愛下,沐浴著黨和政府溫暖的陽光,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5月31日,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美艷如愿見到了媽媽。但在短暫相聚后,媽媽離開時,美艷追著摩托車足足跑了1公里,直到累癱在地。
“我不想活了,殺人是為了找死,報復社會……”4月初,臨潼男子捅死并不認識的16歲少年。他如何一步步墮落成殺人疑犯?
從今年1月1日起,我省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和孤兒養育等補助水平再次提高。社會救助工作方面,組織開展特困人員精準認定,全省原有五保對象已全部排查建檔,納入了救助供養范圍。
昨日早上7時許,貴州畢節青場鎮青壩村兩名留守兒童喪生火災,一名男孩3歲,另一名男孩僅56天。據公開信息,貴州省畢節市青場鎮青壩村位于青場鎮以西2公里處,行政區面積為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90畝,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1147戶共6414人。
本報周口訊4月13日下午,周口市鄲城縣巴集鄉兩名留守兒童放學后結伴玩耍,不幸在鄰村一處坑塘里溺亡。王海領介紹,事發坑塘緊鄰麥田,以前有人抽沙子,造成塌陷變深,且周圍未設置警示標志,他們已向警方報案。
張良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中,為了改善生活,爸媽在張良出生后就外出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在張良的記憶中,對爸媽的記憶很模糊,直至案發前,張良已經有兩年多沒有見到自己的爸媽了。
3月24日下午,云南省鎮雄縣果珠鄉一名13歲留守女生小麗(化名)離家出走,截至澎湃新聞發稿仍未尋獲。校長還稱,小麗平時和奶奶、伯伯一起生活,屬于留守兒童,“伯伯經常酗酒”。
3月26日下午,湖南隆回一留守兒童殺害73歲老婦,拿走其身上700余元現金后逃離現場。3月27日晚19時,隆回警方發布通報稱,3月26日22時許,隆回縣公安局民警抓獲犯罪嫌疑人歐陽某朋(男,七江鎮人),成功破獲一起故意殺人案。
3月27日晚19時,隆回警方發布通報稱,3月26日22時許,隆回縣公安局民警抓獲犯罪嫌疑人歐陽某朋(男,七江鎮人),成功破獲一起故意殺人案。隆回縣公安局接警后迅速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僅用5個多小時就抓獲犯罪嫌疑人歐陽某朋。
3月27日晚19時,隆回警方發布通報稱,3月26日22時許,隆回縣公安局民警抓獲犯罪嫌疑人歐陽某朋(男,七江鎮人),成功破獲一起故意殺人案。隆回縣公安局接警后迅速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僅用5個多小時就抓獲犯罪嫌疑人歐陽某朋。
無法分配時間探望雙親,需要法律硬性規定“常回家看看”;無法分配時間關注親人內心,親子之間是“無解代溝” ,夫妻之間 “同床異夢”;幾年前,咨詢公司雷格斯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上班族花在上班路上(從住處到工作單位單程)的時間領先全球,每天平均42分鐘。
3月1日,14歲的重慶云陽初一學生林森在距家800米的江水中溺亡,一同溺亡的,還有他年近70歲的外公程可福。云陽街頭傳言是,林森被父母毒打了一頓后,負氣跳江,外公跟著跳江施救,雙雙溺亡。
于此同時,要會同扶貧等部門,安排好今年的低保對象復核認定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去年,我省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共資助、救助587.45萬人次;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全省138萬殘疾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1.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