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臺灣人涉嫌詐騙在大陸被抓陸委會:兩岸應合作打擊
華夏經緯網6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道,2名臺灣民眾日前因涉嫌電信詐騙遭大陸公安逮捕。陸委會11日表示,大陸方面5月19日逮捕當天就通報“刑事警察局”;陸委會呼吁應盡速與臺灣警方展開交流。
據報道,大陸廣東省韶關市公安局表示,破獲19起電信詐騙案,逮捕嫌犯3人,其中2人來自臺灣,詐騙涉及金額超過人民幣400萬元(約新臺幣1772萬元)。這2名臺灣人于5月20日被批準逮捕。
陸委會表示,經洽“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了解,這起案件是臺灣民眾涉嫌在大陸與其他陸方人員從事電信詐騙犯罪,于5月19日遭陸方公安逮捕,并已在當天通報“刑事局”。
陸委會呼吁,有效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犯罪,有賴雙方警務人員合作,陸方應真切理解民眾的感受,應盡速與臺灣警方展開交流合作,往上溯源查緝,才能真正解決跨境電信詐騙犯罪問題,保障兩岸民眾的權益及福祉。
來源:華夏經緯網
最近,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一些不法分子竟從中看到了“商機”,假冒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假借檢查防范H7N9禽流感疫情實施詐騙。
日前,周口市商水縣警方成功打掉一個冒充軍人詐騙團伙,抓獲4名涉嫌詐騙犯罪嫌疑人,收繳手機19部、銀行卡7張,帶破福建寧德、江蘇南通和常州等地電信詐騙案件9起。
2015年12月,貴州省都勻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局被犯罪分子冒充上海市檢察院騙走1.17億元(案件已破)。統計表明,當前電信詐騙犯罪已侵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害者覆蓋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
盡管這些數據并未說明福建安溪縣涉案的比重,但安溪“電信詐騙之鄉”的帽子卻被扣得死死的。
公安部門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00多億元人民幣的電信詐騙犯罪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臺灣,至今僅從臺灣追繳回20.7萬元人民幣。
——通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段智能化,不法分子利用任意顯號軟件、非法改號軟件、電話捆綁轉接技術以及電話群撥、網絡短信群發、網絡電話對接等技術手段蒙騙被害人;經初步查明,該團伙在網上“秒殺”高端等智能手機后以退貨需要繳納保證金為由先后騙取廣東、浙江、江蘇、重慶等地受害人340萬余元,作案2300余起。
“在珠海時,聽說老家好多人靠通訊信息詐騙買了車、蓋了房,很羨慕,于是就干上了這個。由于茂名市電白區是通訊信息詐騙犯罪輸出地,很多案件是由受害人所在地警方立案偵查,電白警方協查。
” 去年8月中旬,上海居民朱婷芳遭遇犯罪分子通過Q Q實施的通訊信息詐騙,騙子盜用她在國外留學的兒子的Q Q號,騙走了原本留作學費的20多萬元積蓄。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北京因通訊信息詐騙犯罪導致群眾經濟損失13億元,浙江近8億元,上海為5億元,重慶為3億元,天津為1.8億元,長沙為1.16億元。
去年8月中旬,上海居民朱婷芳遭遇犯罪分子通過Q Q實施的通訊信息詐騙,騙子盜用她在國外留學的兒子的Q Q號,騙走了原本留作學費的20多萬元積蓄。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北京因通訊信息詐騙犯罪導致群眾經濟損失13億元,浙江近8億元,上海為5億元,重慶為3億元,天津為1.8億元,長沙為1.16億元。
以“包小姐”為例,這種電信詐騙的來源地最終多指向河北邢臺、邯鄲兩地。有辦案民警總結稱,電信詐騙不同于一般詐騙案,屬于非接觸性犯罪,犯罪分子往往選擇垮區域甚至跨國境作案。
今年以來,廣東省公安廳根據“颶風2017”專項打擊行動部署,組織茂名、佛山、中山市公安機關深入研判,成功梳理出“冒充領導”“冒充政府工作人員”“虛假網絡交易”等多條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線索。經進一步偵查,發現該團伙主要通過購買受害事主的個人信息資料,冒充公檢法、中紀委等單位工作人員,以繳納手續費、公證費的名義,詐騙事主錢財。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說明很多老鄉之間是有感情的,可是家住原陽縣的男子周某卻把斂財的目光盯上了老鄉。周某的行為是詐騙犯罪的典型“套路”:虛構自己的身份獲取被害人信任,利用被害人貪圖便宜等心態實施詐騙行為。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說明很多老鄉之間是有感情的,可是家住原陽縣的男子周某確把斂財的目光盯上了老鄉。周某的行為是詐騙犯罪的典型“套路”:虛構自己的身份獲取被害人信任,利用被害人貪圖便宜等心態實施詐騙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標準,統一執法尺度。
(姚禎發 雷曉麗)湖北建始縣景陽鎮后槽村一山崖下28日發現有一男子死亡。2013年12月26日,建始警方接到群眾電話舉報,稱“有一伙來歷不明的外地人在景陽鎮后槽村一村民家中聚集,不斷對外打電話、行為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