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有一種職業叫“聞臭師”,他們給臭味“定罪”!)
惡臭污染,屬于大氣污染,直接影響著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近些年,惡臭污染逐漸成為重要環境問題之一,而這也催生了一種新鮮的職業——聞臭師。在青島市環保局,有13位“聞臭師”,他們用鼻子捕捉鑒定島城空氣中的臭氣濃度,他們的生活與香煙、美酒、香水無緣,他們只能在實驗室里默默工作,他們的正式稱呼其實是“嗅辨員”。5月11日,記者走進青島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嗅辨室,探訪嗅辨員們在工作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島城最年輕“聞臭師”28歲
11日下午,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嗅辨室里,江文沖正在對一批新采集到的樣氣進行稀釋配氣,他的手邊,放著一本已經被翻得卷邊的《惡臭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
“‘聞臭師’是社會上對我們的俗稱,我們的正式職業名稱其實是嗅辨員,是要考取嗅辨員證才能上崗的。”江文沖告訴記者,雖然是新興職業,嗅辨員的入職條件卻相當苛刻,“年齡不能超過45歲,不能抽煙、喝酒,不能有鼻炎,女性不能化妝、噴香水,日常飲食要少吃辣或者不吃辣。”江文沖告訴記者,他今年28歲,2012年首次考取嗅辨員證,2015年通過3年一次的審核考試,是目前青島市最年輕的嗅辨員。
考取嗅辨員證,也并非易事,要過筆試和現場嗅辨兩大關。據江文沖回憶,現場嗅辨要聞出花香味、甜焦糖布丁味、汗臭味、成熟水果味、糞便臭味等不同氣味,“這些氣味被稀釋得幾乎嗅不到,還要辨別出是什么氣味,很多人都在這一關被刷下去了。”江文沖稱,嗅辨員證每隔3年還要審核考試,如果抽煙、鼻咽發炎或者嗅覺退化,將會被取消資格。據青島市環保局介紹,目前在職的持證嗅辨員共有13名,他們的嗅辨結果均具有法律效應。
嗅覺超常的人并不能做嗅辨員
惡臭污染,是指環境中的異味達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感覺不愉快,甚至會對人產生心理影響和生理危害。目前,環保部門將惡臭污染劃為大氣污染的范疇。那么,環保領域的監測儀器技術日新月異,為什么還要靠人的鼻子來嗅辨臭味呢?
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嗅辨員張婷婷對此解釋稱,惡臭往往是多組分、低濃度、低沸點各種氣體物質的混合物,惡臭物質具有閾值低、感覺強度與污染物濃度對數相關的特點,因而在監測方法、擴散規律、控制技術選擇方面不同于常規大氣污染,作為一種感官污染,對惡臭污染的判斷,必須靠人的感覺。
“很多人包括我們的親戚朋友都認為,我們是靠鼻子工作的,嗅覺肯定超級厲害,其實這是一個誤會。”江文沖說,嗅辨員的工作目標,是弄清楚臭氣濃度,與監測儀器檢測原理不同,他們的嗅辨,更像是一個統計學過程。“采集來的臭氣樣品要進行稀釋,由6名嗅辨員來嗅辨,每人每次嗅聞3個袋子,這3個袋子里只有一個裝有稀釋的臭氣。臭氣樣品要被稀釋多次,直到嗅辨員聞不出來為止。嗅辨員嗅辨出的正確率、臭氣稀釋倍數等統計出來后,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公式,得出臭氣濃度閾值,就能判斷是否超標。”所以,江文沖稱,嗅辨員的鼻子要處于嗅覺的大眾水平,才能客觀地判斷臭味是否構成污染,“嗅覺超常的人,還不能干我們這行呢”。
實驗室才是他們唯一的“舞臺”
作為一個新出現不久的行業,嗅辨員們背負的“誤會”還有很多,比如,大家一提起“聞臭師”,腦中首先呈現的畫面就是他們到各種臭氣熏天的地方去聞味兒——垃圾堆、臭河道、污水廠,甚至廁所。但其實,他們只在、而且是只能在實驗室里默默工作。
“為什么說只能在實驗室里呢?中國有句古話,‘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要想準確地嗅辨,必須要在潔凈的空氣環境里進行。”江文沖告訴記者,每次有嗅辨任務,他們都會提前一兩天接到通知,隨后就再也不能去味道濃烈的地方,以免自己身上沾染上氣味帶到實驗室,也避免嗅覺出現疲勞或者混淆。
因此,實驗室才是嗅辨員們的“舞臺”,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先將異味氣體進行采集,再送到實驗室讓嗅辨員們嗅辨,如果確認臭味濃度超標,再由執法人員責令污染源限時治理,從而凈化環境。
曾聞惡臭至暈,曾聞異味舌發麻
記者采訪得知,嗅辨員們的嗅辨任務中,有70%左右是企業廢氣,其余的是居民的投訴舉報,比如,居民投訴稱小區有液化氣味,懷疑是液化氣泄漏。
環保領域對惡臭的定義,是“凡是能產生令人不愉快感覺的氣體的統稱”,作為靠感官來工作的嗅辨員,他們每個人都有那么幾次“終生難忘的體驗”。
江文沖回憶稱,2013年,他嗅辨了一個臭氣樣品,“那是糞便臭味,聞了一下就沖腦子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令人作嘔’,聞一下都不想再聞第二下。”然而,出于職業信仰,江文沖堅持完成了嗅辨任務,“接連好幾天,鼻孔里都回蕩著那個臭味兒,至今難忘。”
張婷婷的回憶更有幾分驚險,去年,她接到的嗅辨任務是疑似液化氣泄漏,“第一次稀釋后嗅辨,聞了一下突然感覺舌頭發麻,然后聞哪兒都是那個味道,就等于嗅覺疲勞了,只能終止任務。”張婷婷說,聞臭對身體是有危害的,因此,對于孕產期、哺乳期的女性嗅辨員,市環保局都會格外照顧,不安排嗅辨任務。
嗅辨員是這樣“聞臭”的
11日下午,記者在嗅辨室里目睹了嗅辨員的工作過程。
當臭氣樣品送至實驗室時,由一名嗅辨員進行稀釋配氣,由6名嗅辨員進行嗅辨。
第一次稀釋,配氣的嗅辨員準備了18個嗅辨袋,每3個一組,共6組。嗅辨員先將18個嗅辨袋分別充入3升潔凈空氣,然后抽取100毫升樣品臭氣,注入每組3個嗅辨袋中的1個。
稀釋完成后,由6名嗅辨員嗅辨,并報出嗅出臭氣的袋子的標碼,以供后期統計計算。如此稀釋多次,嗅辨多次,直到嗅辨員嗅辨不出異味為止。
將嗅辨員報出的標碼統計出正確率,與稀釋倍數等要素經過公示運算,得出臭氣濃度閾值。這個閾值沒有單位,只是一個數值,將數值對比指標范圍,超出范圍的即判定超標。
本文來源:大眾網-半島都市報 責任編輯:胡淑麗_MN7479
聞屁師的門檻也不低,錄取條件為18-45周歲之間,滿足不吸煙、不喝酒,不能涂化妝品、不能有鼻炎,甚至不能穿剛剛涂完鞋油的皮鞋。腥臭味的屁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這些血液積滯在患者胃腸道中,胃酸及腸道細菌把血液分解,有時候排出的糞便會像柏油般。
據迪拜警察透露,在今年第一季度扣留的59名“乞丐”中,這些“乞丐”全都不是阿聯酋公民,而是來自其他國家。如果覺得為難,狗糧品嘗師能為你做到,以確保你的寵物既能吃飽又能吃好。
據迪拜警察透露,在今年第一季度扣留的59名“乞丐”中,這些“乞丐”全都不是阿聯酋公民,而是來自其他國家。如果覺得為難,狗糧品嘗師能為你做到,以確保你的寵物既能吃飽又能吃好。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16日表示,截至11月30日,已有74人因非法“占中”被定罪。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16日表示,截至11月30日,已有74人因非法“占中”被定罪。
圖為2013年5月闖入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Oak Ridge)核武器廠的三名和平社運人士,中間是83歲的賴斯修女(Sister Megan Rice)。這三人越過柵欄,在戒備森嚴Y-12國家安全營區(National Security Complex)濃縮鈾處理廠的外墻上涂寫標語,他們以鐵錘重擊外墻,并對著墻壁潑血。
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一名華裔男子被控謀殺自己63歲的母親,警方在一輛奔馳轎車后備箱中發現了尸體。
一家有幾十名職工的國有企業,為了調動職工積極性,未經上級公司批準,7年間給職工超額發放1664萬余元獎金,該公司正副總經理后被一審認定構成私分國有資產罪。一審法院查明,2003年至2009年,陳某在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期間,作為夏某、孫某的主管領導,利用職務之便,向夏某索要7.2萬元,向孫某索要14萬元。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16日消息稱,過去兩年來,墨西哥和美國邊境發生的青少年走私毒品案出現驚人增長。報道稱,販毒組織在引誘未成年人走私毒品時許下大量金錢的承諾,并保證一旦被捕不會遭遇嚴重后果。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昨日表示,今后,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法院將不僅定罪從重,量刑從重,還將加大財產刑的判處力度,徹底剝奪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和再次犯罪的資本。2.對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等情況,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今日15時,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有關情況。基于國家禁用物質具有的嚴重危害性,明確國家禁用物質即屬有毒、有害物質,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質的行為均應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一網頁設計師在家中計算機下載71.4萬個圖像文件案,不少為成人影片,當中有84段影片涉及16歲以下兒童的色情、性虐等影片,部分內容達四級,連法官也對被告的下載數量嘖嘖稱奇。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一網頁設計師在家中計算機下載71.4萬個圖像文件案,不少為成人影片,當中有84段影片涉及16歲以下兒童的色情、性虐等影片,部分內容達四級,連法官也對被告的下載數量嘖嘖稱奇。
昨日,在最高法發布會上,最高法發言人孫軍工表示,對于食品安全犯罪的主犯、累犯、慣犯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法院將從重定罪處罰。法院依法判處被告人葉維祿有期徒刑九年,并處罰金65萬元;判處被告人徐劍明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20萬元;判處被告人謝維銑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20萬元。
公安部網絡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許劍卓披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經成為敲詐勒索、電信詐騙等犯罪的上游犯罪。依照刑法規定,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