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了上海幼升小的考題,爸媽再也不逼我相親了)
本周末是上海民辦中小學面談日,有家長反映,在學生面談過程中,家長被要求做問卷調查,問卷不僅考察家長們的學識,還要求填寫爺爺奶奶的學歷、工作單位等信息,儼然“查三代”的架勢。對此,涉事學校回應稱,出題不是為了考家長,而是為了讓家長在等候中娛樂一下。上海市教委在獲悉此事要求相關學校立即整改,并通報相關情況及處理意見,將核減其明年招生計劃。
民辦小學讓家長做調查問卷
這兩天,魔都的家長被“考焦”了。
5月6日-7日是上海市民辦中小學面談日,各個小學門口人頭攢動嚴陣以待,儼然有一種高考的架勢。
化繁為簡,讓所有學生回到相同的競爭原點。全面取消推優入學,不僅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已有一些地區成功試行了十二年義務教育。”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溫秀玲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盡快立法以保障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記者劉俊華)2月14日,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部署2017年全市教育重點工作。新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統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緊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勢,更加精細地推進各項教育改革工作,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扎實做好2017年教育工作。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滿臉童真童趣的幼兒園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線……”日前,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在《中國青年報》撰文稱,中國許多家長正有意無意地把“早學”“多學”當成了“早慧”。其實,“起跑領先”只是讓孩子在裁判的槍聲未響之前“偷跑”。
會議確定,對民辦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學校標準給予補助。
今年的高考,格外牽動人心。面對期待與矚目,進一步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考命題的科學性,提高考務組織能力、確保考試安全進行,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有關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的通知。根據教育部官方的回答,由于歷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各省高考錄取率存在差距。
補償農村生的高考公平,不管怎樣補償,能進重點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整體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讓所有農村生都接受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才是真正落實教育公平。這次國家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抓住了影響鄉村教育的重點問題,也開出了藥方,包括提高教師的待遇,以及改革鄉村教師的職稱評審等。
3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 可以說,改變貧困子弟的命運,讓更多年輕人出頭,這是李克強時刻牽掛的大事,也是本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多問問群眾的獲得感,以之作為試金石,去檢驗改革的成效;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的十次會議的內容,不難發現,“落實”是總書記念茲在茲、一再強調的重要課題。
決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計的兩會將于3月初召開。2015年元旦春節以來,中紀委反腐馬不停蹄,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利劍始終高懸,百姓強烈期待推動反腐常態化、制度化。
年終歲末,一條消息格外“搶眼”: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指標測算,我國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居9個人口大國首位。
希望教育咨詢委員勇于擔當,堅持真理,圍繞改革深入調研,切實肩負起為國家謀大計、為教育獻良策的神圣使命。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使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以公平正義的姿態,把“占GDP4%”的教育預算用好,把教育競爭力的短板補上、把歷史的欠賬還上,中國教育就有望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爬坡升級、超越過往。
現在,中國教育最需要的不僅僅是錢——盡管我們仍然希望,在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終達4%的基礎上,更向世界平均水平4.9%靠攏——更重要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氣。非有“事不避難、敢于擔當”的改革勇氣,不能使教育成為中國夢的最大造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