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疾控專家:70 能滅H7N9病毒,吃禽類熟食不會感染人)
近期,H7N9流感引發社會關注,北京市農業局就此邀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專家何宏軒教授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何宏軒表示,H7N9病毒不耐熱,達到攝氏70度,禽肉的任何部分不再呈淡紅色,病毒就被殺死,因此吃禽類產品并不會導致人感染H7N9病毒。當然,需要強調的是,在食物制備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生熟分開,包括加工、準備、盛放生食和熟食所涉及的刀具、砧板、容器等都必須嚴格分開,防止交叉污染的發生。
何宏軒稱,H7N9流感可防、可控。預防H7N9,最重要的是減少暴露、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市民要避免接觸活禽,尤其是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礎疾病或體質較差的人,要通過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購買經過正規部門檢疫統一宰殺的冷鮮禽、冰鮮禽,烹飪時生熟分開,處理過生的禽肉后要徹底清洗雙手。對于從事與活禽相關工作的人員,工作時做好個人防護,禽舍、運輸工具、工作場所要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病毒營銷是社會人際網絡,使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復制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也就是說,通過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大家告訴大家”,通過別人為你宣傳,實現“營銷杠桿”的作用。
病毒營銷是社會人際網絡,使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復制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也就是說,通過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大家告訴大家”,通過別人為你宣傳,實現“營銷杠桿”的作用。
近日,網絡流傳的一則關于魯山第一醫院有患者感染sk5病毒死亡的消息。“魯山第一醫院,昨天凌晨2:23,三名男女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歲,最小的5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
本報平頂山訊在微信里群發有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的虛假信息,魯山縣衛生、疾控中心、醫院等有關部門緊急核實情況發現,所謂的sk5病毒根本就不存在,該消息屬謠言。
“疾管署”也分析,該名個案造成次級感染的風險不高,臺灣地方衛生單位也啟動防治措施。根據“疾管署”統計,馬來西亞今年9月已累計7名寨卡病例,其中有2名孕婦,病例分布在東北部砂拉越州、沙巴州及鄰近新加坡的新山地區,而臺灣至今共10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河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5月20日通報,衡水市確診1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目前患者病情較重,正在積極治療中;已對該患者的39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未發現臨床表現異常。于5月10日出現頭疼發熱癥狀,在當地治療5天不見好轉,16日到衡水市某醫院住院治療。
“信息泄露、惡意軟件、釣魚網站、黑色產業鏈正成為我國網銀服務安全的主要威脅。敦宏程介紹,在專門收集客戶信息的黑色產業鏈中,有著明確的分工,稱作“拖庫”、“洗庫”、“撞庫”、“社工庫”。
船上172人不幸感染;一旦感染,會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親孩子、把食物嚼碎了喂給孩子等行為要盡量避免。
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眾媽媽擔憂:2歲萌娃被親后,突然發起高燒,嘴巴變歪,面部癱瘓。據了解,“親吻病”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父母親吻兒童、口對口喂食等都會發生感染。
日前,深圳機場檢驗檢疫局檢出1例博卡病毒患者。
記者李曉旭報道:日前,深圳機場檢驗檢疫局在來自泰國曼谷的航班的入境人員中檢出1例博卡病毒患者,這是深圳機場口岸首次檢出該病毒病例。博卡病毒是與人類急性呼吸道感染密切相關的新型病毒,通過空氣傳播,容易使嬰幼兒罹患肺炎、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等疾病。
目前,該惡意手機病毒的擴散已得到有效控制。
據法國媒體《費加羅報》2月11日援引法新社報道,兩名信息安全專家于2月10日宣布,發現新型網絡間諜病毒。卡巴斯基實驗室的一份文件顯示,病毒的主要目標似乎包括政府、外交使團、能源企業、研究機構、私人資本公司甚至政治活動人士。
河北省懷安縣6歲女童旭旭(化名)因身體遭受未知病毒感染躺在北京市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內,目前尚未完全脫險。王存燕說,病毒仿佛是一下子到來的,從發現胳膊的異樣,到被下《病危通知書》,只是一夜之間,此前一點預兆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