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0日電 為“幫助”一貧困農戶達到脫貧標準,安徽宿州市村干部王西軍竟然填寫脫貧調查表“造假”,王西軍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日前,安徽省紀委通報了七起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其中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白安村村委會主任王西軍存在弄虛作假問題。經查,去年12月,白安村組織填寫脫貧攻堅脫貧戶年末核查表和脫貧戶人均純收入調查表,王西軍將貧困戶王某的個人信息隨意填寫為耕地面積2畝,生產經營性收入1800元,當年人均純收入3560元,并代替王某簽名填寫了脫貧確定書,使其“脫貧”。
今年初,在安徽省委托第三方對埇橋區精準脫貧工作監測評估中,王某戶被評定為達不到脫貧標準。王西軍的造假行為“露餡”。
此外,安徽還查處了一些對貧困戶識別不精準、工作失職的問題。如蕭縣龍城鎮李臺村村委會委員劉步海對該村貧困戶蔣某在蕭縣縣城擁有房產,對村民劉某、李某、許某三人名下有機動車輛等情況毫不知情,存在識別不精準、把關不嚴、履職不力問題,他們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截至2016年底,我省77個縣級政府設立了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金額總計達7.79億元,縣均1000萬元左右;小額扶貧信貸貸款余額為19億元,貸款涉及貧困戶94650戶,貧困戶獲貸率僅為8.85%。
1月12日,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副巡視員李政新一行來到沈丘縣卞路口鄉南郭莊村,對貧困老黨員和貧困家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此次走訪慰問活動,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以“接地氣、真幫扶”的實際舉措,讓貧困戶如沐暖陽、倍感溫暖。
因與一已婚女子在微信上聊天調侃,云南曲靖市某扶貧工作隊隊長被指“在下鄉扶貧期間,與貧困戶婦女發生不正當關系”。因與一已婚女子在微信上聊天調侃,云南曲靖市某扶貧工作隊隊長被指“在下鄉扶貧期間,與貧困戶婦女發生不正當關系”。
在南安東田鎮東田村的歐陽可伙看來,平時吃米和肉都是奢侈的,一小鍋飯頂一天,一年到頭都沒吃過兩次肉。
產業項目扶貧是葉縣強力實施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舉措。葉縣是革命老區、省級貧困縣,按照國家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在2017年底實現脫貧。他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響了這場脫貧攻堅戰: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分別任政委和指揮長。各級領導分包貧困村,各單位也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
截止目前,正陽縣委政法委為大盛村委引進項目擴建村委文化廣場,修建居民路邊下水道,并購買了2.3萬元辦公桌椅,村容村貌治理3.6萬元,為村小學硬化操場2萬元,單位每個同志為貧困戶捐款300元,捐助扶困資金7500元。
11月28日下午,區總工會的志愿者們為蘇雙樓村34戶貧困戶送來了40套全新的棉衣、棉褲,以及機關全體干部職工捐贈的60余件棉襖、羽絨服等物品。
各地加大扶貧力度以來,很多貧困村面貌發生了巨變。獨石河村進行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后,村里的貧困戶充滿期待。獨石河村貧困戶向記者抱怨,精準扶貧搞不下去,關鍵是一些干部怕麻煩、不擔事。
目前,虞城縣已在稍崗鎮、聞集鄉、鎮里堌鄉發放此項貸款85筆共計金額539萬元。對于農信社來說,通過發放“一家親脫貧助力貸”,為貧困戶廣開致富路。
近日,西峽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曙君到西坪鎮瓦房店村8組村民朱賢慶家中走訪,他們全家六口人有兩位癡呆常年有病的老人和已住有幾十年的土坯破舊房屋。
安徽省地稅局駐太湖縣九龍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傳杰也作了交流發言。目前,村里每個貧困戶都至少享有兩個以上的脫貧措施,增強了群眾的發展信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家家戶戶動起來、干起來,形成了脫貧致富的強大合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重慶黔江區政府因地制宜針對貧困戶開展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幫助他們掌握致富的技能。
據了解,為進一步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徹底清除關系保、人情保、征地保、穩定保等違規現象,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將經濟狀況相對轉好的低保家庭和低保人口及時退出低保范圍,準確發揮低保兜底兒保障作用,浚縣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低保專項整治活動,活動已于近日結束。
湯陰縣古賢鎮結合實際情況,重點做好3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著力改善其生活居住環境。
清晨,華割禾來到自家大棚里采摘豆角、茄子、青椒等新鮮蔬菜,趕早送往附近的菜市場,賣個好價錢。幾年前,華割禾還是一名負債二十多萬元的貧困戶,一家人居住在破敗不堪的土坯房里,就連逢年過節的肉類都得靠自家兄弟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