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共享單車載孩子,果然出事了!廣州3歲女童腳被卷入車輪……)
廣州一家長騎共享單車帶娃上學,女兒左腳不慎被卷入前車輪。家長稱共享單車設計不合理;共享單車公司則回應,自行車是不可以帶人的……
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
在廣州街頭經常會出現這些畫面
……
基本可以說是花式載人
其中家長帶著小孩的不在少數
……
而現在,真的出事了……
近日,廣州市民唐姐表示,自己騎共享單車帶娃上學,女兒小月(化名)的左腳不慎被卷入前車輪,造成軟組織損傷。
4月13日,咩事在海珠區見到唐姐和小月,小月今年3歲半,她左腳紅腫,腳背和腳后跟可見明顯傷口,無法雙腳站立。唐姐出示了當天的醫院診斷結果:左足跟、足背多處傷口,軟組織損傷。
“第一眼讓人感覺就是站小孩的。”唐姐說,優拜單車的車架連接處有個小踏板,小月剛好可以站在踏板上,用車帶過她幾次都沒有問題。4月11日上午,唐姐和小月上車后,才蹬了第二圈,小月的左腳往前翹了一下,就卷進了車子的前輪,怎么弄都弄不出來。隨后,有一位路過的大爺勉強把輻條壓住,才把小月的左腳拿了出來。
唐姐表示,在接送孩子的家長里,有很多人把小孩放在車筐里,她覺得危險就沒這么做,看到優拜單車的設計,覺得很方便小孩接送,沒想到還是出了問題。
對此,優拜單車的在線客服回應道,根據交通法規,自行車是不可以帶人的,前車輪的圓形板是方便使用者前跨上車的。
這些“帶娃騎車絕配”,慎用!
此外,咩事還發現,在購物平臺上,一些自行車的兒童安全椅開始打出“共享自行車絕配”的廣告語,并提供新的“快拆座椅+共享單車”的遛娃新方式。
這些自行車安全座椅絕大部分價格在30-50元之間,一般最大承重在60kg左右,適用年齡在6個月到8歲不等。其中一個商品頁面內稱,最高承重為120kg,并稱只要“安裝得當,大人都可以坐。”
然而咩事在商品頁面留言區內發現,可能共享單車并不適用這些車座,一些用戶稱“唯一不足就是卡口太大,加了四個墊子才能固定,注,在小黃車上”;“安裝有點麻煩,裝在車上有點搖搖晃晃”,其下配圖為一輛摩拜單車。
律師:
共享單車不適合載人
出事多數會責任自負
咩事在摩拜、ofo、小藍和小鳴單車APP的用戶協議中發現,其內明確表示禁止騎車載人,自行車最大承重100公斤,載物架/筐最大載重為10公斤,除了載物架/筐外,用戶不得在車輛其他地方掛載任何物品,如因物品超重、掛載不當而導致的車輛損壞或者引發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身傷害的,均由用戶負責。
熟悉自行車行業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兒童安全椅本身可能問題不大,問題是使用安全椅載人上路的安全系數得不到保障。廣東科德律師事務所的傅寅翀律師說,共享單車可能并不適合載人,從家長的監護責任來說,載小孩上路比較危險,家長沒有盡到監護的責任,應該負主要責任。
而《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四章道路通行規定中第三十七條也規定:“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在城市市區道路上不得載人,但安裝有固定安全座椅的,可以附載一名身高1.2米以下兒童。在其他道路上載人不得超過一人。”
自行車公益組織拜客綠色出行總干事陳嘉俊認為,大家對自行車上路的安全觀念要進一步加強,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企業,但企業、政府和社會環境都有科普和引導的責任,預防行車危險的發生。
為了孩子的安全,
請放過共享單車……
家長張志強(化名)發現就讀于北京市朝陽區孩子的故事幼兒園(亞運村園)的兒子皓皓(化名)大腿內側、背部有明顯淤青,經詢問,皓皓說是被班上老師打了。3月31日,朝陽區教委統宣科工作人員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朝陽區教委信訪部已接到家長的信訪件,正在核實、調查。
門店視頻顯示,當天20點40分04秒,兩個小孩進入店堂,直奔iPad展示區,家長田某緊隨其后。劉某坦言,在這個畫面內,雙方的確爆發了口角,“他說他是受過很好教育的,怎么教孩子不要我評價。接下來的畫面,變成了劉某左右開弓,接連4拳擊打田某的面部和頭部。
門店視頻顯示,當天20點40分04秒,兩個小孩進入店堂,直奔iPad展示區,家長田某緊隨其后。
高雪瀅、朱八八】鼓吹疫苗有害、慫恿父母不要給孩子接種任何疫苗、說艾滋病是專家發明的……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這個微信公眾號,是真的有毒。加拿大有個媽媽以前也一直熱衷于反疫苗運動,并且非常言行合一地不給自己孩子接種疫苗。
3月4日,有廣州老友的朋友圈里面,曬出了一張圖片,里面是廣州某私立學校的一個電子屏,上邊顯示,“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學歷之家長”。老友記隨后登陸這間學校的官方微信,發現里面真的有一篇招收小學新生的通知:講本月11號,學校將進行學生面試以及繳費。
律師王優銀認為,家長是否有刑事責任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分析,目前來看,第二個孩子的死亡中家長要負擔刑事責任的可能比較大。而就這位家長的精神現狀來講,極度的負罪感,就是一種發自心靈的痛苦,在這種發自于根的痛苦上,也就沒有必要再給予什么刑事責任。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天津市一商場前天發生一起兩名幼童從高空墜落身亡的慘劇,當地警方通報,兩名幼童是兄妹,事發時有家長陪同。” 王麗麗律師分享一則由于奶奶咀嚼喂食導致孫子喪命的案例: 2011年4月27日,王某生下兒子樂樂,婆婆張某幫忙照顧孫子。
近日,家住香園小區的8歲男童與妹妹在家中玩耍時,嘔吐不止、不省人事,被家長急送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翰翰媽得知情況后立刻趕回家中,看到躺在臥室地上的翰翰滿臉通紅、昏迷不醒,身旁還有一灘嘔吐物。
近日,家住香園小區的8歲男童與妹妹在家中玩耍時,嘔吐不止、不省人事,被家長急送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翰翰媽得知情況后立刻趕回家中,看到躺在臥室地上的翰翰滿臉通紅、昏迷不醒,身旁還有一灘嘔吐物。
2月21日,一條《城固抓到兩個人販子》的帖子引發人們關注。兩名女子蹲在地上哭著說自己是做好事的,但圍觀群眾還是跟著男子一起指責她倆,并拳腳相加。
今上午,臨沂小女孩命喪滑雪場,事發時家長不在身旁…) 記者得知,這名男童今年10歲,來自北京,其父母稱孩子滑雪三年多,對太舞的雪道十分熟悉,從來沒有出過事,不知道悲劇是怎么發生的。
(原標題:廣州逾八成家長為學生配智能手機:或為學習,或為微信班群) 2月7日,廣州18萬高中生重返校園。對于學生使用手機,廣州各中學的態度卻并未退讓:學生手機禁止帶入教學區域,甚至屏蔽了區域的手機信號。
近日,駐馬店市第二高中高二(13)班班主任生二孩,卻讓家長帶班,如果家長沒空,不能帶班就交600塊錢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保證書里,小勇先分析了語文沒考好的3點原因:玩電腦,上課不認真,沒認真復習。游先生說,每次期末考試前,他們都會與小勇約定:語文數學都要上95分,沒達到就沒有300元壓歲錢。
記者調查發現,昆明市多家課外輔導機構,托管、補習、提高、特長……形形色色的課外輔導班是家長們選擇的“香餑餑”,上各種補習班已然成為各中小學生假期生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面對假期補習班的現狀,相關專家表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輔導機構和科目時,就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