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一經播出,便引發全民觀劇熱潮。但此劇播出不到30集時,全部55集的“送審樣片”卻被提前泄露上網,疑似遭遇盜版侵權。
《人民的名義》總監制、總發行人李學政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送審樣片”遭遇泄露,背后的內幕一定比《人民的名義》還要精彩。
這一泄露行為是否涉嫌違法犯罪?有學者分析認為,劇集泄露行為或給權利人帶來重大影響和損失,侵犯了權利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可考慮刑事制裁。
律師張季認為,除了民事侵權,泄露者、網絡平臺和銷售者,還可能涉嫌刑法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罪和銷售侵權復制品罪。
熱劇送審片外泄,專家稱或可追刑責
網上流傳的《人民的名義》55集“送審樣片”資源
連日來,網絡上盛傳著有關《人民的名義》55集“送審樣片”資源,內容涵蓋了包括大結局在內的所有尚未播出的視頻。
據《重慶晨報》報道,4月13日,有部分網友在朋友圈和微博分享百度云網盤的截圖,截圖內容顯示是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全集泄露版。
澎湃新聞從網友分享的“資源”處看到,上述視頻不僅標注著“送審樣片”字樣,連“計時功能”也未被處理,點擊相關鏈接后即可順利觀看該劇1-55集內容。
針對未播劇集被泄露一事,4月13日下午,該劇制作方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湖南衛視等部門通過湖南衛視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稱有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盜取《人民的名義》全集,并通過多個網絡渠道進行傳播、售賣,此行是嚴重侵犯版權方著作權的行為,并涉嫌犯罪。在聲明中,湖南衛視等該片制作方稱已經報案。
此舉是否涉嫌違法犯罪?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教授分析說,未經權利人允許,將他人作品通過網絡擅自流傳,這是典型的侵權行為。
“這一行為或給權利人帶去重大影響,侵犯了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又因傳播面廣,對權利人造成的損失也會很大。”劉春田建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受理報案,可以考慮利用刑事手段進行制裁。
在劉春田看來,面對泛濫的網絡侵權行為,民事的補救措施尚缺威懾力,應該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比如,接到侵權舉報后,一經核實即可抓人并公之于眾,“讓大家知道,凡事此類侵權行為就是犯罪,哪怕是行政拘留,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對于犯罪情節惡劣,給當事人造成巨大財產損失的,就要用刑事手段加以制裁。”
律師:泄露者、銷售者、網絡服務平臺均可能涉嫌犯罪
北京盈科(長沙)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事務部律師張季認為,通過網絡傳播方式泄露電視作品的行為符合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要件。
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規定,違法所數額必須達到三萬元以上才構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第十三條規定,如果違法所得不及三萬元或者無法查明的,傳播他人作品的實際被點擊數達到五萬次以上的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張季認為,如果被泄露的《人民的名義》全集被點擊次數超過五萬次,只要片源泄露者存在營利目的,就已經涉嫌犯罪。
對于通過網絡售賣被泄露的《人民的名義》全集者,張季說,銷售金額達到十萬元的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解釋》第六條的規定,違法所得額十萬元以上的屬于銷售侵權復制品罪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此次泄露的電視劇主要通過百度網盤、微信、微博等渠道傳播,這些網絡服務商是否面臨刑事責任風險?
張季介紹,《意見》第十五條規定,明知他人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而為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空間、通訊傳輸通道、代收費、費用結算等服務的,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犯論處。
此外,4月14日,國家版權局將《人民的名義》列入2017年第四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要求相關網絡服務商對該部劇采取不得提供、禁止上傳、刪除侵權內容、斷開鏈接等保護措施。
張季認為,在國家主管部門已經明示的情況下,如果相關網絡服務商繼續為該盜版作品的傳播提供便利則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權罪。
版權保護受關注,行政處罰被指無力
在觀眾追熱播劇的同時,版權保護問題也如影隨形。有專家認為,電視劇的權利人是制片方,“送審樣片”播出侵權與否,關鍵在于是否經過制片方同意。
“未經制片方同意擅自公開播放電視劇集,這一行為就侵犯了制片方的網絡信息傳播權,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同時表示,“送審樣片”因未取得電視劇許可,如果是播出方自己授權其他平臺播出,也違反了電視劇播出的相關規定,可以進行行政處罰。
不過,劉春田認為,針對盜版等侵權行為的行政處罰因缺乏強制措施,基本上是無力的。
“這一行為性質惡劣,應引起行業關注,希望引起版權保護部門高度重視,形成共識,以此為契機徹查違法行為。”李學政透露,出品方將于近日專門召開打擊盜版行為的發布會,“我要像劇中王文革一樣出面維護合法權益。”
李學政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如果對這次光天化日下的盜版事件不能充分打擊,不僅會嚴重傷害該劇相關方的利益,更嚴重影響行業信心。
前述《重慶晨報》的報道還指出,《人民的名義》劇集遭遇泄露后,一些盜版商販趁機在朋友圈微博兜售視頻資源。有淘寶店主曾公開售賣《人民的名義》視頻資源,價格最高達20元。
而在微信朋友圈,澎湃新聞記者也見到有人在各大群里分享“送審樣片”。劉春田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未經許可的觀看行為也涉及侵權。
趙占領則表達了不同意見,“網友觀看的行為應該不涉及法律問題,只要不傳播即可”,但“如果是將影片進行售賣等非法經營,牟利達到一定數額,或涉嫌觸犯侵犯著作權罪。”
【普法小站】
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占出版權的圖書,未經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電視、錄像、計算機軟件、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
大尺度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已經播出一半,天天追劇的小伙伴不僅迷戀達康書記的表情包,還常常就公檢法辦案進行討論。
被吐槽女性視角和政治理念“過時”
要讓現實主義在電視劇生產中發揚光大,成為這一藝術形式的“主旋律”,除了創作者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權力部門克服權力任性,尊重文藝創作的規律,不作干預,少作干預,只有這樣,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作品才有可能長成為參天大樹,并結出累累碩果。
必須以人民的名義、對人民負責,將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唯有立反腐之決心、揚一身正氣、走法治之路,才能獲得一個“好官路”,才能贏得人民的滿堂彩!
“政事兒”注意到,關于“天上人間”背景的傳聞很多,北京警方內部人士曾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了其中兩條的真實性。“政事兒”發現,國家藥監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敬禮曾是“天上人間”的顧客。
領導干部以一名觀眾的角度旁觀,更容易對照找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了“癌細胞”。如果發現自己“身在劇中”,不幸當了一個反面角色,更要及時回頭,免得到頭來真成了祁同偉、丁義珍。
[摘要]1957年出生的于誠群,今年2月份年滿60周歲,已經從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退休。真正的檢察官、特警悉數登場,他們的本色出演無疑增強了劇作的帶入感。
吳剛:我想嘗試的角色有很多,比如陸毅演的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我也喜歡演,但是導演覺得陸毅演合適,那也只能他演。
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品出茶的苦甜清香,而是能夠通過品茶感悟人生,在這浮浮沉沉之間看透榮辱炎涼、苦樂皆由心生,唯有淡薄以名利,才能寧靜以致遠,能在“悟”上得以精神上的深化,思維上的轉變,這樣的劇才能觸碰到人的靈魂,讓觀者產生共鳴。
吳剛:在影視上我還是個新人,我覺得這戲不是特好演,都是當官的,我演市委書記,最初是有些忐忑的。吳剛:《潛伏》中的角色我想觀眾一定不會忘記的,已經刻在觀眾腦子里了,我希望李達康這個人物也是這樣,能讓觀眾記住。
吳剛:在影視上我還是個新人,我覺得這戲不是特好演,都是當官的,我演市委書記,最初是有些忐忑的。吳剛:《潛伏》中的角色我想觀眾一定不會忘記的,已經刻在觀眾腦子里了,我希望李達康這個人物也是這樣,能讓觀眾記住。
15集之前,他一直活在字幕里,他就是漢東省反貪局局長陳海的兒子陳東,外號“小皮球”。在《人民的名義》中,小皮球是“根正苗紅的紅三代”:爺爺,抗日老紅軍;爸爸,反貪局局長。
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一個神秘人物終于露面了。
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發現,飾演該劇配角、面對暴力拆遷挺身護廠的王文革,竟然是中央軍委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